(图:口袋公园四季风貌)
“向北,可以把皇城空出来。”
舒展开身体,拉一拉筋骨,西安这座最古老的城市,把目光投向了北方。基于皇城复兴及市政府北迁的影响,西安城北原有大量城中村及老旧建筑的徐家湾片区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因其搭载高铁站与机场双重交通枢纽,直通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址的区位特殊性,道路空间及街景改善成为了本区域城市改造的当务之急。
(图:街景复兴计划)
“雄心勃勃的西安要通过城市扩张的三级跳,立马张家堡区域,剑指渭河两岸,在西安地理版图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此,旧城“街景复兴计划”应运而生.团队陆续以鱼藻路口袋公园、庙张姚社区口袋公园为试点,尝试探讨小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艺术。并逐步推广这一模块化口袋公园的建设方式,以复制性极强的小型公共空间渗透整个街区,形成斑块之间的联动,完成整个徐家湾片区绿网的重生。在旧与新的更替中,为快节奏生活的居民提供一种新颖的生活节奏,改变街区的传统生活方式。
(图:口袋公园1.0原貌)
“更多的绿地,更慢的城市。”
(图:口袋公园1.0改造后)
鱼藻路口袋公园成为了设计团队的第一次尝试。原场地紧邻住宅社区,但仅供车辆停靠,没有任何行人愿意在此停留,形成了一种疏离冷漠的社区氛围。
(图:口袋公园1.0四季风貌)
(图:口袋公园1.0细节)
于是,在设计之初,团队通过研究片区服务功能及周边人群使用动线,重新梳理场地,挖掘城市肌理的可塑性,打破传统单一、线性的构图,用曲线重组带状空间的格局界限,慢跑道丰富内部色彩,提升活力。
(图:口袋公园1.0春景)
(图:口袋公园1.0跑道)
“打造声舒适、风舒适、人舒适的舒适型片区口袋公园”
(图:口袋公园2.0原貌)
(图:口袋公园2.0建成风貌)
(图:口袋公园2.0结构分析)
而对于紧随其后开工建设的庙张姚社区口袋公园,我们称之为口袋公园2.0,这一次,在分析太阳固定运动轨迹、年主导风的风场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冬夏日照充足和阴暗的区域,明确适合冬夏活动的场地,打造夏天可避荫,冬天可活动的口袋公园,切实提升人们居住与活动环境的舒适性、市容的美观性。这一技术之前更多的被运用于居住区活动场地的设计之中,而市政项目涉猎甚少。但对于面域狭窄,四周紧邻高层建筑的口袋公园来说,确有其优势所在。
(图:口袋公园2.0“展旗廊”结构)
(图:口袋公园2.0“展旗廊”结构)
廊架设计与本次口袋公园名称“红旗公园”相契合,模拟旗帜迎风招展的动态效果,并形成场所空间——“展旗廊”。在项目建成后的回访中我们发现,“展旗廊”的使用率极高,周边也被居民自发的重载了许多新的活动模式,原本废弃的场地活动密度大幅增加,人群沟通的活力与氛围得到极大改善。过去被不便于使用的街区空间阻断的社区文化与归属感正在重新建立。
(图:口袋公园2.0活动场地)
“去!未来社区,未来公园!”
现如今,徐家湾片区不断发展与改革,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口袋公园3.0、4.0、5.0……等等,尝试不同的手法来打造“异人异景”、“因地而生”的口袋公园,例如对未来口袋公园周边用户模式和活动要求进行评估以及问卷调查,确定居民对户外娱乐设施、公园、小路和开放空间的态度和行为,基于人群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以挖掘未曾在意过的生活缺失为目的,摒弃传统社区中的功能场所,打造匹配现代社区用户需求的交流、互动、活力中心,营造全新的未来社区空间格局。
(图:口袋公园建筑改造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