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城市设计之父约瑟夫·塞特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设计最大的实践场所。不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内陆小镇,城市设计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除了本土团队外,很多西方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都来到中国参与城市设计实践。
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我们也不免有疑惑和迷茫:城市设计到底是怎样一个学科,其意义何在?溯本清源,城市设计(Urban Design)这一学科来自西方,中国的业界学界在探索城市设计的定位这一问题时,仍然会去关注西方城市设计的发展史,从勒·柯布西耶到简·雅各布斯,从现代主义到新城市主义,这些来自西方的人物和理论都成为我们学习和认识城市设计专业的重要元素。然而,在我们探索关于城市设计的认知时,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却很少在中国被提及。这个人在巴塞罗那长大,后来移居美国,成为了哈佛设计学院的院长;1960年,他在哈佛大学设立了全美第一个城市设计项目(Urban Design Program),从此以后,城市设计才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了大学殿堂的讨论和专业培养——在西方,他被誉为“城市设计之父”——他的名字叫约瑟夫·路易斯·塞特(Jose Luis Sert)。
出生在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艺术世家,塞特从小就对自己的画家叔叔和建筑师高迪的作品产生了兴趣。在巴塞罗那高等建筑学院毕业后,塞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年,他受到柯布西耶的邀请,去巴黎为柯布免费工作了一段时间,并在次年回到巴塞罗那继续自己的工作室。1933-35年,他完成了巴塞罗那的规划,可惜并未落实;1937年塞特再次回到巴黎,主持了当年世博会西班牙馆的设计。1939年,战争原因,37岁的塞特从巴黎来到纽约,进入城市规划协会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的事业。塞特在实践之余热衷于学术,和朋友一起在西班牙成立了加泰罗尼亚当代建筑促进协会(GATAPAC),这个组织历经变迁,最后成为了大名鼎鼎的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西班牙分会。而塞特本人则在1947年成为了CIAM的主席,一直任至1956年。1952年,塞特成为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并在1953年接替大名鼎鼎的格罗皮乌斯,成为哈佛设计学院院长。塞特接手哈佛设计学院的时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欧洲正在恢复元气,而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国。在建筑届,20世纪上半叶风行一时的现代主义正在广泛受到人们的质疑;这也是格罗皮乌斯辞去哈佛设计学院的原因之一。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及CIAM- 国际现代建筑学会这个组织。作为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个名片,其创立的本意在于捍卫现代主义建筑,并使这个组织成为老一辈建筑师向年轻一代传承现代主义的接力棒,以延续现代主义的薪火。谁知道,CIAM发展到后期,前卫、激进的年轻建筑师们不不愿跟随老一辈建筑师的节奏,公然反对以功能主义、机械美学为基础的现代主义理论,这最终导致了1959年CIAM的解体。塞特担任CIAM主席的期间,正是年轻建筑师向老一辈建筑师发起挑战的时候。以来自荷兰和英国的Jacob Bakema,Aldo van Eyck和Peter and Alison Smithson夫妇成为年轻建筑师的代表,对现代主义发起猛攻。这些年轻建筑师人认为建筑更应该体现对人的关怀,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形式追随功能,他们也成为后来对城市设计有重要影响的组织——Team10的创始人。作为柯布西耶的门徒,塞特有些左右为难:一方面他希望维护CIAM和现代主义,另一方面,他也理解年轻建筑师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塞特的策略是成为新老建筑师之间的折中者,试图将更多的人本关怀赋予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1]。塞特在哈佛大学
1954年6月,塞特宣称:“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原则已经在建筑工作中被广泛接受,但也导致了创作的贫瘠。今天我们需要新的词汇,丰富而有灵活性。功能主义不再满足我们的需求。”在这个时候,塞特结合自身城市规划的经验,将城市作为设计和研究的对象,和CIAM的秘书长Giedion一起开始广泛使用“城市设计”这一术语[2],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城市,作为其人本需求的载体。同时,邀请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加入到CIAM的会议中,包括英国规划师杰奎琳·蒂惠特(Jaqueline Tyrwhitt)。1955年,蒂惠特在哈佛大学主持了CIAM的第八次会议,并将会议内容总结为:The Heart of the City,城市的核心。1956年,在塞特的主持下,哈佛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城市设计会议。这次会议的出席者群星璀璨,包括后来人们所熟悉的路易斯·芒福德、埃德蒙德·培根和简·雅各布斯。这次城市会议的会议摘要在同年8月份的《进步建筑》杂志发表,成为了城市设计这一学科的重要奠基文献,直到今天,当我们回看会议内容,也可以感受到它对现在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塞特的努力并没有能挽救CIAM,1957年的CIAM会议上,以塞特、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老一辈建筑师和年轻建筑师们对CIAM的何去何从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显然没能达成一致,会后,塞特卸任主席,CIAM名存实亡。两年后,CIAM在荷兰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之后正式解体。然而,CIAM虽然已经不复存在,建筑师们对于城市的关注却一发不可收拾。人们终于发现,尚且没有一门学科,可以综合建筑、规划和景观等各种元素,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关注城市空间的塑造。1960年,哈佛大学正式设立城市设计项目,由塞特亲自指导。而当年由塞特请来哈佛大学主持CIAM会议的规划师蒂惠特,后来也留在了哈佛大学,成为城市设计和规划的核心成员。
1962年,蒂惠特在描述城市设计时讲到:“城市设计这一术语在哈佛有一个狭义的特指,即作为建筑、规划和景观这三个专业的交汇学科。”在哈佛,塞特还培养了很多年轻教师,其中最知名的一个要属日裔景观建筑师Sasaki,其成立的公司到现在仍然活跃在全球城市设计的舞台上。
1969年,67岁的塞特卸任哈佛设计学院院长,并仍然活跃在设计舞台上,设计了哈佛科学中心和巴塞罗那米罗基金会等建筑。
1983年,塞特去世。
回顾塞特的一生,他的足迹横跨欧美,可以说是见证并推动了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对于整个建筑史、城市史,发挥了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人们称塞特为城市设计之父,这绝不是过誉。去深入了解塞特其人,和他的城市设计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城市设计实践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一方面,城市设计是极具包容性的,其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于融合建筑、规划和景观这三大学科来探索空间的更多可能——在未来,城市设计还应该容纳更多专业。另一方面,城市设计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关注,它的兴起发生在20世纪中叶,是对现代主义反思的一个方式,希望重新从人的尺度和需求出发,去探索城市与建筑的设计方式,由衷期望城市设计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好的发展。PART 2 柯布爷爷倒逼城市设计
敲黑板:有关柯布的城市项目,互联网上都把明日之城(Ville Contemporaine)、瓦赞方案(Plan Voisin)和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这三个方案混淆。这三个方案确实长得差不多,但其递进发展的关系还是很明显的。在中国聊柯布总显得有点老生常谈,但既然他是城市设计绕不开的话题,就还是要聊一聊。通篇读下来,如果有知识可以吸收的话,就是把上面三个项目分清楚吧!
从讨论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开始:勒·柯布西耶是城市设计之父,还是城市设计的爷爷?答案是爷爷。因为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约瑟夫·塞特(Josep Sert)已经被冠以城市设计之父的头衔,论资排辈,塞特算是柯布的学生,因此柯布西耶就成了这门学科的爷爷。
从明日之城到光辉城市
柯布是一个庞大的话题——任何一个建筑、规划、景观学者和从业人员都永远绕不开的人物,关于柯布及其作品和思想的文章汗牛充栋。在城市设计这个领域,回溯历史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即把柯布视为现代城市设计的开端。产生这个认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柯布的方案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太强了!1922年,应邀为巴黎1922年秋季沙龙举办的城市展览所做的一个的理想化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并为该方案取名为“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它的另一个名字“明日之城”更为我们所熟知。
1922,明日之城(Ville Contemporaine)平面图在这个供300人居住的城市中,40万居民居住在城市中央的24座60层十字形摩天大楼里,大楼的周边有大片绿地供市民休憩;商业区的周围有环形居住带,有可容纳60万居民的多层连续板式住宅楼——这就构成了上边这张平面图中所表达的100万人所居住的中心城区。在中心城区之外,还有可容纳200万居民的田园式住宅。此方案对未来一百年全世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人们通过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去系统性地解决100万人口的居住需求。用柯布自己的话说,它“精确而全面,从细节到全局,又从全局回到细节,包罗万象”。这个方案从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稀奇,但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横空出世。
明日之城方案引来许多关注,一个叫瓦赞(Gabriel Voisin)的金主看了柯布发方案,拍案叫绝,立刻出资赞助柯布,让他为巴黎提供一个改造计划。这就是1925年的“瓦赞计划”。1925,瓦赞计划(Plan Voisin)模型从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来,柯布基本上全盘回收了明日之城中的建筑语言,并把街区和路网直接拍到了巴黎原本的城市肌理之中。在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这个方案和巴黎原有城市肌理的反差。既然讲到瓦赞计划,我们还是要撇开一句说瓦赞:他是一个天才工程师,一战时期通过把飞机卖给军队发了财,之后转型造豪车。飞机和汽车普及对人们认识城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瓦赞作为飞机的发明者,是当时的欧洲最早一批可以“鸟瞰”城市的人。——这恐怕也是为什么,瓦赞比别人更能欣赏柯布。十分可(Xing)惜(Yun)的是,瓦赞方案一致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然而柯布毫不气馁,在1930年又重磅推出了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1930,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平面图从平面图上可以窥知,光辉城市在建筑语言上,基本延续了明日之城的方案,十字形的塔楼加多层的板楼在空间上组合。所不同的是,光辉城市方案加入了一条贯穿南北的轴线,轴线两侧设置了一些公共建筑,并增加了包括工业厂房在内的功能分区(平面中A~G)。从明日之城,到瓦赞计划,再到光辉城市,这十年的时间里,柯布西耶的城市思想逐渐成熟。柯布把这三个项目中的原则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以《城市规划大纲》的形式在1933年CIAM的会议上发表,这也就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奉为圭臬的《雅典宪章》。柯布倒逼城市设计诞生
柯布的城市方案固然没有实现,但是他所倡导的价值是深入人心的。几乎所有现代城市,都受到这个范型的影响——在中国尤为如此,几乎每个城市,都试图有一两条宽广的轴线;坐在京沪高铁上,每隔开几十分钟就看到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楼盘拔地而起,仿佛在向天堂的柯布爷爷招手。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以今天的标准来评判柯布,他的城市理念更多成为反面教材。千篇一律的高楼、大而无当的轴线和广场、高速飞驰的车道以及尺度失衡的功能分区,都成为了现代城市的原罪。对于这一点,柯布自己也有所意识。作为一个艺术家,柯布其实非常强调人本的关怀和人对空间的个性化塑造。这一点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在城市尺度下,绘画和建筑设计的原则实际上无法照搬或迁移,柯布明显是有所失控的。柯布的反思,也体现在了他后来对昌迪加尔的规划设计中。在昌迪加尔,街道的元素开始被强化,同时绿色的自然空间也更多地渗透到城市中——这都更加贴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设计。
昌迪加尔平面图
从20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开始对柯布设计的城市的模型进行批判,这种批判和反思一直进行到今天。可以说,人们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去思考如果对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城市设计和规划进行纠错。这种批判和反思一开始是发生在建筑学范畴之内的,但后来人们意识到,不论是建筑学还是规划学本身,似乎都不足以解决人们对优秀城市空间品质的诉求。因此,在塞特的推动下,促成了城市设计这门学科的诞生。严格意义上讲,柯布并没有开创城市设计这门学科。柯布是城市设计学科的反面教材,他实际上是以一个逆向倒逼的方式,催生了城市设计这门学科,但这并不妨碍柯布的伟大。城市设计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这也是讨论这个话题的另外一个意义——柯布城市理论的本质仍然以建筑学的角度思考城市,这也是其局限性所在。建筑学是以建造(Construction)为基础的,在1920年大,技术的进步大大解放了建筑生产力,使得短时间内建造一座城市成为可能。然而城市是比建筑更为复杂的对象,粗暴地将建筑复制、组合,单纯以建筑的手法去营造城市,是行不通的——柯布时代的先行者们,对城市的认知还远远不足。城市虽然存在了几千年,但城市设计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类虽然存在了上万年,医生这个职业也存在了上千年,但现代医学的开端也只能追溯到17世纪——因为15-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才帮助人们对人体有更好的认知。
城市也是一样,千百年来人们虽然居住在城市,然而只有到了近代现代,人们才刚刚开始真正认识城市。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让我们认识到城市的尺度,飞机的普及让我们得以鸟瞰城市,互联网改变了信息流通的模式,而大数据方法的应用也才真正开始帮助我们从另一个维度认知城市。
回到城市设计,讨论柯布是父亲还是爷爷这个话题不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城市设计是一个突破专业边界,建立在新的认知体系上的学科。
昌迪加尔 Open Hand,一只张开的手,一只和平鸽,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How much will remain of this vast potential, of so much purity?作者介绍:
钱坤,塔科玛( Tekuma Frenchman)城市设计创始人、主创设计师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与地产研究硕士。目前在北美、中国与中东从事城市设计工作。
参考资料:
[1]The Struggle for Modernism, Anthony Alofsin, p. 252[2]The Emergence of Urban Design in the Breakup of CIAM, Eric Mumford其他往期城市设计板块文章:
-END-
【未来城市备忘录】
未来城市备忘录是一个以城市科技与设计为主题的内容传播平台,致力于创造、汇聚并分享全球城市创新发展的资讯与思考,促进跨领域、跨地域的交流与协作。
扫码关注~
③ 为童叟而建:成都社区营造工作坊
课程 | 专辑
点击图片超链接,了解详情~
② 未来建筑学社 开源出版计划:3代设计师 X 1001作品
对话 | 专辑
点击图片超链接,了解详情~
① OFFER行动联合公益计划
活动 | 专辑
点击图片超链接,了解详情~
ASA建筑研习社是由多位留英建筑师创立并运营的自媒体平台,是未来建筑学社的媒体版块。立足英国建筑教育,呈现今日中外建筑教育现场是ASA的主要内容,“晒作业、交朋友、找工作”是平台发展的主线。目前ASA已转型为助力建筑留学梦想和青年建筑师设计实践的公益平台。2020年ASA将8.7w建筑师粉丝流量开放共享,在挑选精品课程内容进行代理/宣传的同时,也向建筑设计企业提供IP推广的公益服务,包含但不仅限于招聘、视频专访、项目宣传等。除传统自媒体业务外,ASA还立足母平台未来建筑学社,联合文旅开发公司终南文旅针对乡村复兴、旧城更新中的社会公益项目,提供设计咨询、施工图配套、项目管理等支持。欢迎更多有需求的设计师/企业进行联系:微信号344951914,添加时请注明 “媒体合作”/“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