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发现时代设计师 成立于2018年  

对话FTA合伙人施道红 —— 设计,基于未来,回应当下


施道红,FTA合伙人、执行董事,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米兰工学院访问学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及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客座教授。
施道红先生是资深办公及园区设计专家,参与了900余个办公及园区的设计,对于“如何打造有活力的科创社区”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第四代产业园区”,“从产业园区到科创社区”等理论模型,并受邀在同济、清华力合等多个平台上培训和分享。施道红先生被评为“中国绿色建筑实践标兵”,也是美国健康标准的投资者,拥有大量的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及实践经验,一直倡导“绿色设计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01
时机时机:首先您做一下自我介绍,以及FTA含义的介绍。
施道红:我叫施道红,“施工道路红线”的缩写,天生与建筑设计有关。我曾经有机会去米兰理工大学读博,当时我的教授问我,“你未来是做设计还是理论?如果做设计,未必要读博,但要经常去考察、体验建筑。”

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于是我每年花一段时间去全球体验城市和建筑,过去20年不间断的考察是我个人生活里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做设计没有输入和思考就很难持续成长。每次不带目的的旅行会让我像电脑一样软件升级,有很多好的想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但这个习惯在2020年第一次中断了。

FTA是“Future”、“Technology”和“Art”三个单词的缩写,FTA的价值主张是“Design the Future with Technology & Art”。


02

时机时机:您在多年的设计实践中一直坚持怎样的设计理念呢?

施道红:一个好的设计不仅是回应当下,也在引领未来。

著名冰球运动员Wayne Gretzky说,“我总是滑向球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它现在的位置”。

FTA思考的不仅仅是建筑设计,更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所以,在FTA,“基于研究的设计”是很重要的设计原则。我们相信,运营的成败是检验项目成败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项目、理解行业、洞察未来,FTA成立了TOP创新区研究院,研究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有研究未来的能力,只有站在未来的视角才能发现正确的现在。项目应该适应未来的变化,否则建筑建成的那一刻就已经落后了。很多生活中的产品满足的是我们今天的使用诉求,但建筑不应局限于满足现在,它要面对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几年、几十年以后还能给城市、使用者带来很好的体验。

▲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该项目的适应性设计让它成功地从纳米园区成为中国八大人工智能示范园)©FTA


03

时机时机:FTA强调用技术与艺术设计未来,您可以解释一下这个理念的具体的含义吗?

施道红:有一次,我连续几天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看展览,感觉这里有看不完的藏品。在第三天傍晚出来时,我仿佛发现这里不是几百万件藏品,而是两件藏品,一件是科技,展示的是人类科技是如何进化到今天;还有一件是艺术,展示的是人类艺术人文的辉煌成就。技术和艺术像基因的双螺旋,编织着人类的发展史。FTA倡导“用技术和艺术设计未来”,也是在践行把技术和艺术融合,探索城市和建筑的未来。

如果我们突然从地球上消失,某一天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看到的最直观的就是——建筑。建筑是可以用来考古的,建筑集中体现了这个时代技术和艺术。而随着人类进入高感性的时代,建筑的体验性越来越重要,一栋好的建筑应该能给使用者赋能。

▲ 深圳光明科学城光明云谷商业地块方案设计©FTA


04

时机时机:FTA作为办公和园区设计实践数量最多的设计机构之一,是如何应对在不同时期的挑战的?在设计的生涯中,您认为办公及产业地产经过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施道红:未来,国与国、城市与城市的竞争主要是创新力的竞争。中国转型升级的方向,也就是以创新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

让FTA人激动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长,设计能激发创新的不同尺度的场景,在中国的创新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2003年以来,我们900余个设计实践,囊括了从几平方公里的城市创新区,到创新综合体,从一栋建筑,到办公室内等等。大部分项目,我们都会从研究出发,也就是从区域的前端策划和规划开始,进而考虑建筑、室内、景观的设计,不仅有新建项目,也有城市更新项目。我们称之为“创新区的全场景设计”。

我们的客户不仅包括全球500强的总部,如罗氏、小米;也包括专业的地产开发商等等。客户反馈,经由我们设计的项目大部分运营得比较成功,这一方面得益于客户的运营,也得益于专业化的产品设计。

专业化的产品设计源于FTA“专业化定位”、“一体化设计”和“研究型设计”三大策略。

· “专业化定位”保证我们心无旁骛,不断深耕积累。

· “一体化的设计”突破了一个项目不仅要考虑建筑设计,更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找到项目的上位逻辑。本位设计,要上位思考。很多问题在该层结构中不会有答案,只有在上层结构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 “研究型设计”,保证我们的设计具有前瞻性。设计团队对自己的要求是:比客户更懂客户。理论上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了解各种类型的业主,有能力满足不同的需求。

以上三点是我们应对不同时期挑战的策略。

▲ 建立头脑风暴工作坊,由不同小组提出多个方案,最终通过评分体系科学地遴选方案是FTA“研究型设计”中重要一环 ©FTA

以产业园区为例,我们大致把它分成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产业从传统制造到创新智造的过程。第一代的园区强调基本功能,关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第二代园区开始考虑人的需求,强调功能配套的合理性与完善性;第三代园区在此基础上关注产城人的融合;而最新一代的园区我们称之为创新社区,这里不仅关心效率、成本和政策的支持,更关心如何营造园区的创新活力,如何营造创新社群。创新社群对科创社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 在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的深圳光明科学城设计中,FTA以社群为导向,营造园区活力 ©FTA

▲ 根据企业联系的强弱关联,建立产业生态雨林 ©FTA

请问,硅谷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不是地理位置(location),也不是高楼大厦(building),而是硅谷的人才和硅谷长期培育出的“网络”(talent network),这个网络不仅包括硬件,更包括软件。这个网络让这里一颗创新的种子可以迅速成为引领世界的独角兽。

我最近在大湾区的一个培训课上提到,很多城市有近三分之一的办公和园区载体过剩,同时各地还在大量新建办公和园区载体。TOP创新区研究院发现,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政府诉求、开发诉求以及企业诉求的错位。政府希望开发出最炫的载体,开发主体希望追求投资回报,而企业关心的是如何有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这三者的分离导致了大量载体对企业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05

时机时机:您认为目前最为重要的应对当下需求的设计出发点是什么?

施道红:“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一直是FTA做设计的底层逻辑。建筑建成的那一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如果我们不能预判项目未来运营的场景,我们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设计。

▲ FTA为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宝钢集团所改造的位于上海的企业大厦,便是将功能单一的办公空间,变成一个能够满足多种办公与生活需求的垂直社区 ©FTA


06

时机时机:您觉得城市建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施道红:过去我们关注的是建筑的面积和空间,是使用的刚需。未来城市的性质在发生转变,当初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精神需求。

未来城市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力,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创新状态是不一样的,未来的城市空间一定要能激发人们的创新力。

▲ 活力空间是有机联系和激发创新的核心触媒 ©FTA

▲ 上海静安国际科创社区 ©FTA

▲ 深圳光明科学城天安云谷 ©FTA

▲ 上海临港科技城三期—海立方 ©FTA

另外,城市资源终将枯竭,文化会成为最大的不动产。一栋好的建筑应该能给人带来文化上的归属感。人类从存在到现在有些东西从未改变,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社群关系,未来人类社群会发生改变,过去是以血缘、地理位置为纽带,未来会更加多元,未来以社群为诉求的城市空间会对我们的设计产生深远影响,城市和建筑应该有利于建立人们的社群感。我们最近在设计罗氏北京的办公室,罗氏花了更高的代价从年轻人很喜欢的芳草地搬到北京CBD,罗氏认为他们的文化不是“网红”而是严谨的科学精神。新的办公地点更能体现他们的社群文化,更能吸引优秀的人才。


07

时机时机:FTA成立了TOP城市创新区研究院,有很多优秀成果,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TOP城市创新区研究院吗?

施道红:TOP研究院源于FTA的价值主张:基于研究的设计。

当初它的使命是研究全球的城市、企业和个体的创新理念,从而将这些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同时我们把TOP开放给行业共同使用(事实上,很多从业者已经在用了),共建一个开放的行业平台。

TOP在全球有多个观察点,像根系一样把有关创新的理念汇聚到一起,再通过文章等形式把理念分享给有需要的组织和个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关注全球创新、创新区等主题,这种模式也体现了TOP的开放精神。

最近长三角一个产业研究中心的主任把TOP的部分文章合成一本书分享给行业,我们积极支持他这么做;有一些基于TOP研究的课程也在酝酿中,能把TOP的成果价值最大化,正是TOP成立的使命和愿景。

我们欢迎对产业办公地产有热情的伙伴,成为我们的观察员,加入到我们的研究项目中。未来,研究项目会在我们的公众号上发布。

▲ Top在全球建立观察点,整合大量案例数据,捕捉行业前沿动态©FTA


08

时机时机:在大量的项目实验中,FTA有哪些打破常规的案例,或者是具有批判的论点?可以举例简单介绍一下。

施道红:目前很多城市的办公和科技园区将近有30%的空间是空置的,这些被大量空置的载体除了运营的问题,有很多是因为产品力不符合企业的需求。对于一个园区,面积之外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我们一直在问一个问题,除了面积,这个项目能带来什么?

最近我们在参与国家三大综合科学中心部分项目的设计,有深圳的光明科学城,北京小米总部基地以及张江的一个科创综合体。

▲ 深圳光明科学城光明云谷三期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FTA

▲ 北京怀柔科学城小米总部基地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FTA

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在践行一个目标,如何让创新看得见?我们希望企业和在这里工作的人能“看见”这里发生的创新。在这里,建筑不重要,人更重要;产业不重要,“网络”和社群更重要。重要的不是产业和人在物理空间的集聚,而是他们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继而成就创新。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投资美国WELL健康建筑标准并积极践行这个标准?其实这也是“用技术和艺术设计未来”的体现。我们有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而大部分的疾病与我们室内环境有关。WELL健康建筑标准是以科学的方法与空间相结合,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呵护人们的健康。例如,办公室的灯光参数与工作效率和睡眠质量息息相关,一把好的椅子会呵护我们的脊椎。我们最近在罗氏制药、德国Brita等总部办公中都运用了这个标准,希望能给这些企业和员工带来福祉。

▲ WELL标准

▲ 德国Brita总部办公设计 ©FTA


09

时机时机:FTA成立至今有丰富项目经验,有没有独特的工作方法论呢?

施道红:FTA过去900多个项目实践,对我们而言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些项目我们都践行三个原则:“让运营可持续”,“让场景有温度”,“让品质到毫米”。“基于全生命周期运营的设计”需要的能力非常综合,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能完成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三个文化保证。

第一是专家文化,专家更可能做出对的设计,我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细分领域专家的经验;其次是球队文化,几乎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全脑思维的设计,既要控制成本,有创意,同时还要好用,这些都需要不同专家紧密的合作,我们对人才的合作度很看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是迭代文化。如果每一天没有成长,一年后我们还是原来的自己。如果每一天、每一个项目成长一点点,哪怕是0.01,一年后我们就是37.8倍的成长。我们会常问保洁老师,“您迭代了吗?”

▲ FTA的三种企业文化 ©FTA


10

时机时机:您未来对个人的期许或者职业规划是什么?对FTA的年轻建筑师有哪些寄语和期望?

施道红:面向未来,我的角色是从运动员转向教练。我现在任务之一是在公司里发现更多优秀的人,给他们传递经验,辅助他们快速成长。当然,我也会参与项目。

我对设计的热情一直没有消退,我认为设计是一个非常值得尊重、优雅而有意义的职业。设计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自己建筑世界观的职业。

年轻的设计师,需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

FTA一直倡导长期主义,用一年的时间和用十年的时间看一个问题是不一样的,付出的劳动,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建议年轻的建筑师要做长期主义者,而不是一个短期问题的关注者。

同时,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关注正确的问题,只有关注正确的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从公司角度,FTA一直有一个人才观:“成就不一样的你”,我们研究未来的创新,关注个体如何更好地创新,发现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也只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主编:田宁
采访人:Alex,der媒体部
统筹:田宁,Alex
拍摄:der媒体部
视频:田宁,苍
实录校对:Kelly,Alex
宣传:der媒体部

时机时机APP   @designeraer栏目组


返回
0.15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