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已至,植物渐渐进入休眠状态,冬季是最没有“景观”可言的季节,尤其是北方的冬季,植物凋零、水面结冰、室外寒冷,冬季景观环境缺乏活力甚感萧条。但作为四季不可跳过的一季,冬季景观不容忽视。四季景观各有千秋,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各季节所希望呈现的不同效果,尤其是如何在冬季达到一定的景观美感。
设计手法
植物
落叶、针叶、阔叶和常青树要配比平衡,除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外还应考虑植物的可观赏性,如优美的树形、鲜艳的色彩、细腻或粗糙的质地、经冬不落或挂果期长的植物等,通过合理的选择配置,构建观树姿、观干皮、观果实相结合的冬季植物景观体系,满足空间的季节性转换。同时应注意植物的层次感,大面积的草坪虽然夏季绿意盎然,但冬季会显得空旷萧条,缩小草坪的尺度,将草、灌、乔合理组合,利于营造冬季丰富的植物视觉效果。
小品
景观不能仅仅依靠植物,景观小品和艺术品的运用也至关重要,运用装饰感强的壁画、雕塑、悬挂等标志物,丰富冬季城市色彩与肌理。尤其是冬季临时景观小品的“再设计”。冬季有圣诞节、元旦和春节,配合不同的节日主题可以在商业、居住区或城市公共空间布置临时的场景,有组织的开展主题活动,烘托出节日的温馨与祥和,同时为冬景增添特色。再比如增加暖色光源的照明,改善冬季的清冷感。
水景
自然水景应通过岸线的变化,模拟自然状态的驳岸,增强景观异质性,突出层次感。通过堤岸材质及色彩的变化及在周边设置小品设施,来缓解岸线冬季的苍白单调。驳岸与水面过度空间可以用河沙、卵石等填充,对冬季枯水期形成的污垢死角有一定的缓解,并形成一定的边界活动范围,用以开展滑冰等活动。
人造水景,南北气候差异大,南方冬季也在冰点以上,北方不易照搬南方对大面积水景的使用。北方应采用小型水景,并注重水景中装饰性要素的造型设计,便于冬季枯水时仍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比如地面铺装精心设计的旱喷,冬季不喷水可以作为开展活动的场所。再如采用较浅的水池,底部设计美观的图文,冬季无水期也不失为一处景观。
铺装
地面铺装是环境景观中面积大并与人密切接触的设计元素,不仅有承载和动线引导功能,同时应兼具观赏与艺术价值,尤其是北方的冬季,植物景观缺失的情况下,其铺装设计更需要考究,通过材料、色彩、图案创造富有美感的景观效果。温暖厚重的色彩有利于冬季吸热,彩色地面使得空间更加活跃,纹理丰富的材料既能防滑又能丰富景观肌理等。
空间
空间尺度上不宜过大,避免冬季更显荒凉和空旷感。可以用交通网、植物池等将大空间分割成不同功能的小空间,小尺度的宜人空间更能在冬季带给人们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
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处理好水体、植物、道路、建筑和功能区的关系,营造具有丰富变换的空间。即使在植物凋零的冬季,也能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给人以舒适的线条美和节奏感,为人们提供有一定舒适度的环境。
功能需求
避风
运用地形、建筑、植物、构筑物来形成围合式空间,有助于调节局部微气候,一定程度抵挡寒风,为人们营造冬季可以逐步的室外空间。座椅一般背对冬季主导风向,或布置在具有一定高度围挡的区域内。
日照
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不足,公共空间除了需要充分考虑避风还要争取日照。半封闭的玻璃房、加顶的廊道都可以给人们提供接触暖阳的休息空间。供人休憩的街道家具应设置在面向冬季光照较强的方向。
活动
锻炼、行走的健康方式无论哪个季节都需要,因此创造一个适于冬季散步的空间环境极其重要。应有效组织设计区域内外部交通,强调流线便捷、自由畅通,在步行空间北侧结合植物、构筑物等做一定的遮挡和庇护,避免南侧景物的遮挡,使人们在冬季户外活动时尽量减少路程中的能量消耗并接受阳光。并且冬季雨雪多,道路铺装要注意防滑,保证行人的安全。
意境营造
春赏花、夏听雨、秋望月、冬观雪,四季各有不同。松树顶的白雪、玻璃上的雾气、枯枝间的暖阳、空气中的清冷…与其它季节相比冬季有一种更纯粹的唯美,寂静中酝酿着强大的生命力。冬季景观不必刻意追求缤纷的色彩、热闹的氛围,用合理的元素和手法营造出这个季节该有的纯净意境便是最好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