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 几里 合资 | 20-50人 | 成立于2014年  

几里设计告诉你,哈佛如何在做城市设计研究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胡安教授和同学们也来了这么多天了,他们究竟研究了些什么呢,又是如何研究的呢?几里设计作为学术资助方之一,让小编告诉你第一手资料。

山城之上峰会
2016年2月22日,“山城之上”重庆旧城更新 ·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研讨峰会在鹅岭二厂文创公园正事拉开了帷幕。开幕仪式上我们就听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有知名设计师,有一流名校,有城市管理者,有创意文化人,不同的视角共同探讨重庆的旧城更新。聚各家之精华,探索多视角的重庆更新之路。
城市更新已经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迪许做出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重庆有的不止情怀,
还是世界城市实验室。”


研讨峰会只是第一步
重庆是一座非常独特的都会城市,有着强烈的地理特征、文化地景和丰富的都是尺度,特别是在我们的渝中半岛。它有着3000年的城建史,是重庆的母城。半岛是这个城市的魂魄,也曾是这个而城市的绝对中心。
这一次的城市更新研讨峰会只是我们跟哈佛大学进行的这一整个项目中的第一个部分。从去年(2015)8月开始对接项目,到今年1月开放了这个项目,重庆pk掉了十几个Studio,脱颖而出,以最热门的课选程度被推到了“这次重庆世界第二”的高度。
GSD的同学们通过一个月的研究,带着问题来到了重庆实地考察,接下来他们回到美国,会对项目进行研究、规划和设计思考,并在今年五月我们也将回访哈佛,参与到同学们的课程答辩中。最终,我们将把同学们的研究和设计,模型等收集起来,在美国和重庆同时策展,让大家对城市有更多的思考,让更多的市民也能参与进旧城更新中来。


“为什么选择重庆”
胡安教授首先指出令他最开心的三点理由。第一,这是一个真实的项目;第二,项目研究中可以创造有用的价值;第三,旧城更新可以是多角度的。
为什么会选择重庆呢?这个理由对于胡安教授,对于重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哈佛的课题选择要求是具有国际意义,全球化的项目。所以重庆不仅仅是有着文化历史,有着情怀,有着独特地形的城市,更是一座范例式的城市,这一次的研究就是把重庆作为一个城市实验室,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意义。
首先,项目中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重庆的问题,还会是全球类似情况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从重庆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式,可以为别的城市带来范例和见解。其次,城市实验室也是双向的,我们将通过学习像欧洲城市,美国城市的旧城改造策略和经验应用于重庆的旧城更新,只有双向,才能创造一个全球的城市对话模式
哈佛大学Joan Busquets教授

“6个方面研究重庆
研讨营汇报:
2016年2月25日,第一回合城市设计研讨营邀请了诸位行业专家和哈佛的教授和同学一同探讨旧城更新的研究方式。哈佛的13位同学也分为了6个组分别从六个方面对重庆进行研究,并做了汇报。
胡安教授在同学们进行汇报前反复强调城市实验室的概念,这一次的项目研究也叫做“秩序城市”研究。所谓有秩序的城市是指一个能够更高效,公平,有趣的体现一个城市面貌的城市。哈佛来到这里其实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是为了研究重庆,为了能用到其他城市,做到城市对话。
哈佛大学的同学们正在整理自己的成果


Group 1. 地理研究

小组通过4个方面研究了重庆的地理问题:大区域的地理环境;渝中半岛的地理环境;20世纪与其他城市的地理变迁比较;当下的地理环境。


首先他们发现,在重庆地形和建筑是密不可分的,还决定着建筑的形态。但从过去到现在,这种密切的关系却被弱化了。

地理环境影响建筑的分布

地理环境影响基础设施的分布

第二,他们发现山体的坡度变化时,道路与城市的关系也被弱化了。坡度小的时候,城市路网是规整的,建筑形态混合。随着坡度的增大,建筑间的空隙也变大了,呈随机散步的形态。坡度最大的时候,建筑随等高线排列,形态变得单一,数量骤降。


随坡度变化的建筑形态和分布



Group 2. 历史研究
他们指出项目的研究范围只是在两江之间的渝中半岛,并不是整个重庆主城区的范围。并且历史研究从基本问题开始到研究的方法策略,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研究的基本问题:
  1. 为什么雨中半岛会有这样的形态
  2. 重庆历史的发展建设和地理对城市的影响
  3. 空间要素的保留及改变
  4. 该如何去学习和利用

从他们的分析图片中可以看出,他们将google现状图和1929年的军事测绘图(最准确的历史地图)进行叠加,发现了被改变和被保留的空间,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其余的特征,而叠加发现空间的改变就是一种不错的历史研究方法。


Google地图 + 1929年军事测绘图,

发现改变空间和保留空间

他们把渝中的历史分为了四个时期:古代城墙期;1940s - 1960s的城廊时期;改革开放后的恢复性时期;现阶段的基础设施时期。通过各个时期进行比较,发现城墙虽然消失了,但城内的肌理却依旧存在。街道虽然改变了很多,但原始的街道概念还可以辨认,两江沿岸的地区也很有活力,基础设施正在高速的发展。

所以,从古到今的探索重庆的城市形态,关键要素在于发展重庆的连续开放空间系统,连接建筑,现有空间,基础设施等。



Group 3. 城市经济、生产、人文
渝中半岛过去城市经济都是延主干道发展,大都在半岛以北处。2007年后开始向周边扩散,向城市北部和卫星城镇发展。
生产方面,从前依附两江,以生产型企业为主。2007年后项城市周边搬迁,开始依附铁轨,机场,城市干道和有组织的向卫星城镇发展。

人文方面,大部分教育人文都变迁到了城外,学校的原地扩张了,还建立了大学城。


基础设施,产业,商业,机构,2010年人口,人口收入

向四周蔓延,大部分向半岛北边迁移

人口变化,人口的数量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增加,例如地铁和轻轨。另外跟踪房价的结果是,房价地价和人口豆饼肥集中于渝中区,都有超北边扩散的趋势。

向四周蔓延,大部分向半岛北边迁移

所以,城市的经济,人口,教育,商业都有超杯面扩散的趋势。而居住区考试垂直发展,街区变得越来越大。


渝中半岛内办公、商业、居住、教育的分布叠加



Group 4. 河流与滨水区

不同的尺度造就了重庆的河流关系,在两江交汇之处,成为了重庆的绝对优势。所以沿河河岸不同尺度的空间利用成为了机遇。研究中发现有的空间是河岸向内发展,有的空间确实河岸向外发展的。而沿河岸的建筑密度,渝中半岛较高,江北区和南岸区密度相似。

渝中半岛港口

长江和嘉陵江切片分析,沿岸分析

通过读河岸的剖切,500m的距离,从建筑到建筑,没有建筑就从树到树。发现长江比嘉陵江有更多的活动设施,嘉陵江河岸硬化,上下分离相当的严重,人们没有办法去河岸变活动。不同的活动空间和设施,交通和步道很难联通,这应该也是重庆旧城更新中亟待处理的问题。两条江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分布也应该不一样。

剖切分析,纵向联系过少和江岸硬化



Group 5.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公共空间的特点和品质可以探索出城市系统中的问题。首先小组的同学把公共空间分通过为了五类:
  1. 市民空间
  2. 体育空间
  3. 公园空间
  4. 基础设施之下的剩余空间
  5. 私人拥有空间


分为五类=公共空间

之后再通过空间的灵活性细分出三类:
  1. 市民广场空间
  2. 体育设施空间
  3. 基础设施空间

人民大礼堂,三峡广场广场空间

城市内部关系密切的体育空间

基础设施之下的剩余空间


在对这些空间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很多的问题发生在这样的空间内,品质好的,数量多的都大部分集中在渝中半岛的南面,连滨水空间也都是南面偏多。而重庆独具特色的桥梁,轻轨和高架之下却没有好好的利用,交通只是交通,并没有与城市的系统相结合。另外,他们还发现重庆的绿化覆盖率很高,可是这些绿化并没有好还的被管理和规划,有一些植被被放置在阴暗面,绿化覆盖没有策略。他们提出的策略,城市空间的策略并非仅仅是景观绿化,也不仅仅是交通影响,而是一个开放空间系统的连接。


Group 6. 基础设施

在没来重庆之前,他们一直认为重庆的基础设施只是视觉化的标志,但是实地看到之后才发现不仅仅是视觉化的标志,更是多维度多层面的,也是市民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时间、历史、类型的基础设施分类和整合基础设施的分析,他们发现过去的水路不见了,现在都由轻轨,桥梁代替。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在渝中半岛很高,方便可达。可是这么多层次的交通,并没有很好的去跟城市其他功能连接,希望可以增强基础设施的其余城市功能,回复水路的运输方式缓解交通。

基础设施历史发展,形成网络

基础设施在渝中半岛和半岛以北附近步行可达性很高



“秩序城市
城市有系统的发展”

最后胡安教授总结对重庆的六方面研究,“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

渝中半岛:1936年 vs 2013年

转变不只是重庆,但是重庆的转变确实独有的。曼哈顿也是从水岸发展,到城市内部空间发展,近十年又回到了水岸。香港也是水岸发展,但是不同的是香港被殖民,完全按照伦敦的模式进行,城市的发展更容易,更高效。上海,依旧是从江边开始变化。这些与重庆都有相似,却又不同。


香港


曼哈顿

上海

重庆是由船运空间发展而来,当时由于经济和生产策略是码头空间的发展。而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新形态的转变,重庆自己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同一空间内有着不同吃的的建筑组合住房。不同的空间形态在同一区块出现,有着时代的空间遗存。

最魅力的地方:小区域中不同尺度的建筑

重庆的两江流域将成为重点,城市的特色因素,河流的位置,基础设施,河流网格都是连接半岛和半岛之外的区域的。近河部分的城市关注却相对很少,我们城市更新的策略硬回归到滨水的关注,让滨水智商的空间有良性影响。


城市网格的搭建,才会形成更有逻辑更有序,更有概念的发展。网络框架会另城市更有序,出行更方便。所以重庆的研究可以抽象为城市的状态,可以是重庆也可以是其他城市。网格系统使城市成为有序的城市。重庆也成为了城市实验室,对话世界城市。


秩序城市简历城市的网格

哈佛的同学做的留个分析维度的综合模型

6个维度的叠层分析模型


“到场嘉宾意见”



「 Q1:密度」。

Q:针对人口密度的小组,第一地形和城市的密度关系应该联系起来;第二城市生活时间段的密度应当算进去;建筑的密度也会影响到社区。
A:密度可以这么看,数字密度和心里密度。在一些杂乱的低楼层区域中,心里密度会觉得很大,而相反一些高楼大厦的间,心里密度却觉得很小。当然人口的流动会影响人口密度,时间段的人口密度更是一个空间利用的机会。



「 Q2:观点」。

  1. 交通不会都导向渝中区,重庆更是一个多中心的城市,向外扩散恰恰是在纾解渝中区的压力
  2. 要关注人,母城文化的载体更是人,人的情感
  3. 滨江区不能建设并非是设计的失误,而是法律法规的不允许



「 Q2:对外学习」。

重庆几十年前就在像国外学习城市的设计,可是学习的诸多都是设计的长相,而不是城市的系统。以前咀嚼知识的时候,味道有了,却没有消化掉。
对于哈佛的项目研究,老教授指出,要多多的了解重庆的人,人的性格,性格影响行为,性格有着人所期望的未来。希望能在关心人的同时,对重庆城市内的步行系统提出更好的建议。



「 Q2:打开围墙」。
Q:近期国家的新政策,建设没有围墙的居住区,胡安教授会怎么看呢?
A:胡安教授认为小区的围墙打开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必然的趋势。中国以前有单位的小社区,里面有市场,有公共空间,有教育空间等等,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形式,那样更利于一起生活,互相接触。所以适当的建立开放的居住社区,政策是好的。



研讨营在讨论声中结束了,几里小编相信现在你知道哈佛究竟来干什么了吧。

想听胡安教授的最终考察讲座《世界顶级学府的重庆城市研究》欢迎参加2016年2月26日晚19:30分的交流讲座。


愿我们都看到一个更有秩序更美好的重庆


文/Rose

图/齐帆、Rose,部分源于网络

编制/Rose



联系邮箱
jilidesign@sina.com
微信公众号
jili_design
几里设计 从城市设计,建筑到室内尺度,全程关注中国城市更新研究与设计的新锐事务所。


相关推荐
返回
0.0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