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场(北京)建筑 合资 | 0-20人 | 成立于2018年  

古都火车站上的建筑综合体/JR京都站/原广司+Telier Phi建筑研究所

体 量

一一一一一一一

JR京都站位于京都市下京区,建筑占地3.8万㎡,总建筑面积23,8万㎡,建筑高度60m、南北长470m、东西长80m,整个建筑地上16层,地下三层,内部功能复杂多元(如分析图)。从城市角度看京都JR火车站的体量就像个Monster,它显然已不是单纯的火车站,是集地铁、火车站、商场、酒店、美术馆为一体的建筑综合体,由原广司+Atelier Phi建筑研究所通过竞赛选拔设计而出,如果一个人在JR站内生活,他可以在这个地方待一天或者几天都不会无聊,因为这个地方可以满足一切需求。

(京都站鸟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功能分析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要功能节点分析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思考:2013年库哈斯(OMA)因设计CCTV大楼获得了世界高层建筑学会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CCTV大楼是由52层234m和44层194m高的塔楼组成,假设把CCTV给顺直了,那就接近四百多米的高层建筑了,但库哈斯没那么做,北京政府也不会同意,单从这个角度“折叠高层”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那原广司的这个JR京都站即使不顺直单纯立起来就要接近500m的高度了,这也是一个超高层建筑。

虚 实
一一一一一一一

建筑整个形体呈回字形,回字形四周是相对“闭合”状此为“实”,中间是“空”,在空的空间上置入巨型钢结构构筑,也有人称此为“巨型艺术装置”,这个巨型构筑非常有视觉冲击力,自然光和视线都可以穿透这些钢架此为“虚”;整体建筑材料主要以石材钢、钢结构、玻璃、混凝土、不锈钢为主,尤其石材和玻璃,石材样式至少50多种,顶层专门展示了建造本建筑的石材样板,大面积用石材建筑整体感觉为“实”,玻璃巧妙结合石材,有些区域的玻璃反射度较高,将部分构筑物反射出来,视觉上形成非常有趣的“倒影”此为“虚”,视觉感受在不同时间段显得非常梦幻。

互 动

一一一一一一一

 

建筑与城市互动:JR站建成后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此建筑风格与京都气质不符,京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但后来证明这样的说法不太能站得住脚,因为京都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京都人喜欢这里,这里是开放的、多元的、活力的,整个建筑是跟城市对话的,互动的;南侧巨型台阶从一层直通到楼顶,人们可以站在楼顶上鸟瞰整个城市,环视整个京都城时会有片刻“抽离感”;建筑师并没有完全“封闭”建筑四周,而是有机的开了很多洞口,有些洞口巨大与人体比例形成鲜明对比,人在洞口下面尺度显得很小,这些洞口是和城市是“互动”的,因为视线穿过这些洞口,有的洞口正对着京都塔、有的洞口正对着城市的主要干道,行人乘坐扶梯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时,这些洞口外的景观是变化的,就在这时会再次感觉到建筑体量之大和空间变化之美妙。

屋顶环视京都古城

右侧公交站进入车站的过渡空间

人与建筑空间互动:建筑师在这个建筑里到处设置电动扶梯、“隧道”、大台阶等这些交通输送通道,而且都很长,通过这些通道连接建筑的不同空间从而使人在“被输送”的过程中与建筑产生了互动。很多人说原广司的建筑里总是有一种通道感,让人不知道通道尽头是通向何方,未来?不过他老人家确实是一直在研究“地球外建筑”,持有宇宙社会、输送、月球居住、假想重力等观点。

行人观看大台阶多媒体灯光互动

建筑与艺术互动:整个建筑像巨型美术馆,建筑空间内散落着很多色彩鲜明的雕塑,其含义就不具体赘述,如果将里面全部商铺置换成画廊或者美术馆,那JR站应该完全是“火车站上的巨型美术馆”,各种雕塑与建筑完美结合。

光与建筑互动:连续两次去JR站,分别是在夜晚和白天,同一位置不同时刻,建筑内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建筑内的光线是不一样的,晚上在“空”的空间内视觉焦点主要集中在空间内部,但在白天,视觉不止集中在内部还有外面的蓝天和白云、京都塔、马路上来往车辆,早上的时候光线会穿过钢架结构到建筑内部,一场光线表演就会上演。夜晚建筑不同区域都有多媒体投影与建筑和人互动,投影与建筑空间和建筑元素巧妙结合。让人感受夜晚车站的美妙,建筑的美好。


前 卫

一一一一一一一

理念及手法前卫:城市综合体、将艺术与建筑空间结合、这些概念与当下人们的观念极其相符,近30年前就有这样的概念已经是相当前卫了,巨型装置“镶嵌”、“通道”、“运输”等营造未来感的手法也很富哲思。

 

 


相关推荐
返回
0.05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