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domus》(中文版)2019年11月刊《重塑深圳第五立面: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溯源》
▲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Jean Pistre(左)
与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中国区总经理宋国鸿(右)
domus China: 作为一家在华的外资设计公司,您个人认为VP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同中国的本土设计公司相比较,VP的差异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宋国鸿(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中国区总经理):VP是一家传统的欧洲设计企业,在法国十大事务所中规模算是最大的,目前约有200名建筑师,是法国唯一一家拥有自己的钢结构、幕墙、室内以及施工图设计团队的建筑事务所。法国VP是1980年由Denis Valode 先生和 Jean Pistre先生创建的,两位创始人都是法兰西建筑学院的院士,他们非常看重建筑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表达,而VP中国很好地传承并发扬了这一理念,并将其切实贯彻在各个项目中。所以作为一家老牌的欧洲设计企业,相比于经济利益而言,我们更看重的是项目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就拿这次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来说,虽然它是现代建筑,但我们在设计时同样融入了深圳特有的文化元素和地域特征。作为建筑师,我们时常会感觉很“痛苦”,但有时候这种痛苦并非是甲方带给我们的,更多地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VP非常注重项目的品质,在开展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类大型项目时,我们往往思考的是如何把大项目做小,与使用者建立真实的关系,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才能真正让每一位使用者感受到项目所带来的“震撼”和“温度”。由于我们拥有自己的钢结构工程师团队,这也给我们在国内承接大型公建项目的设计工作加分不少,因为我们所提供的设计服务是一体化的全能产品。即便是复杂的钢结构模型我们都能自己做,目的就是希望在一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到每个环节,真正把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最后我认为VP的特质在于我们团队的“执着”。无论是甲方还是合作方,执着有时确实会很折磨人,但有时也会感染到很多人,在我们坚定自己是对的时候,整个团队都会勇往直前。往往等项目结束之后,那些参与其中的团队、合作方都会从这种执着坚持中收获喜悦。我们VP希望以真诚负责的工作方式面对每一位合作者,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付出和回报永远是成正比的。domus China: 现如今,低碳环保展会经济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和青睐,很多地方都在修建自己的展览中心或是会展中心,希望以此拉动当地经济的振兴。您认为VP在这一方面可以做出怎样的贡献?宋国鸿:据我所知,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始,很多城市都在建设自己的会展和展览中心。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地产开发企业也在转型,从前在做高层和写字楼的开发商正在转向替政府做公共建筑,会展算是其中的一部分。就拿我们自己来说,除了深圳的这个项目外,目前我们手头就有多个接洽的会展项目。我们充分理解当地政府希望通过会展中心的建立引进更多企业入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衷。但是,根据我们在国内外长期的会展设计经验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前期的调研工作尽可能的充分详尽,尽量避免造成设想目标与实际运行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当遇到这样的项目时,我们往往是第一时间跟甲方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当地能按照自己实际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行“量体裁衣”,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数量和规模。domus China: 在新近参与建成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中,VP主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具体负责的工作有哪些?还请具体谈一谈。我们知道VP在全球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分部,汇聚了全球优质的设计师资源,不知道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项目上是否也得到了总部和其他分部的支持和参与?具体的内部设计流程是怎样的?能否详细地介绍一下?宋国鸿:作为欧洲的设计公司, VP仍是自上而下的运作机制,总体概念上仍由巴黎总部来管控。但是,如果在项目复杂程度很高的情况下,这时就需要本地团队能够主动地自下而上地配合进来。VP事务所在中国市场已经运行了15年,可以说,这15年来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一个中西结合的设计团队,国内的同事对于业主的需求以及国内工艺非常了解,而国外同事在设计创新、和项目管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项目中,VP国内外的团队相互配合一起负责了这个项目的概念设计、方案深化以及后期施工过程的协调管理和驻场监督的工作。如此体量规模的展会项目,从方案竞标到项目落成只花了短短三年多的时间,而且参与机构众多,对我们设计方来说确实是巨大的挑战。真的需要凭借着高效精准的管理系统,才使得该项目能够在多重工作交叉的情况下得以圆满完成。▲法国VP巴黎设计总监 Alain Negre 先生在酒店构思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方案 domus China: 我们了解到,这个项目最初的设计方案并不是现在这样的,能否具体地分享一下在前期的方案设计中,整个设计概念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背后的思考是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在设计过程中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设计背后的故事可以分享给大家?刘毅(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区副总经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负责人):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项目前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差不多出了上百种的设计提案。虽然最初竞赛中标的方案和最终建成的实际设计方案相差较大,但其中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于该项目的思考逻辑,即通过简洁高效的平面布局和造型独特的屋顶立面设计为深圳这座充满着活力的现代城市增添一张全新的城市名片。 在屋顶造型的设计上,我们可谓下足了功夫。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功能化和标准化的会展当中,并将一个巨型建筑造型设计得更加灵韵生动,我们团队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探索。尽管现在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个项目,感觉像是一气呵成的,但实际上我们团队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努力。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展厅建筑主体的平面布局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在标准展厅的配套用房、登录大厅的功能设置上都做了一些更为符合使用习惯和运营要求的改动。在中央廊道的设计上,大家也一直在提出质疑,即如何在采用大屋顶进行遮阳、防雨的同时,保证没有安装空调的半开放空间保持良好的通风,就这个问题,我们专门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团队进行了多轮模拟测试,最终得以圆满解决。▲法国VP巴黎创始人Jean Pistre与合伙人、中国区总经理宋国鸿domus China: 我们知道这个项目从施工到建成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算是再一次刷新了“深圳速度”的记录,我想能够建造如此之快,除了工程管理方面的原因外,设计同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您能否分享一下该项目的设计特点和建造优势?
Leonardo Mariani(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区副总经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负责人):建造速度快首先得益于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采用的是国际常用的“鱼骨式”布局结构,这种结构对于超大型会展空间来说尤为高效,也有利于分期建设。2万平米的单个模块化展厅空间设计同样沿袭了现行国际先进的展览设计经验,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展会的需要,但在中国尚属首次应用。为了避免像其他城市的展览空间行走距离过长,影响参观者体验的问题,整个会展中心共设置了6个出入口,设计了两个登录大厅,这样就使得参观人群从登录大厅到目标展厅最远的行走距离基本都保持在500米以内。在南入口一侧,我们设计了一个大型的广场空间,方便相关方面举办户外展览和相关活动。出于人性化的考量,为了让参观者能够以最为迅速和便捷的方式到达最远端的展厅,我们专门设计了双层通行系统,以尽量减少人们行走的时间。中央廊道二层平台高8米,为快速通道,配有电车和快速步行电梯,可供人们快速高效达到目的地。首层为慢行系统,配有专门的绿化带,人们可以在此休息、交流和娱乐。双层通行系统的设计保证了整个项目的灵活性和功能性,不论是对客户、参展商还是展地的使用来说都十分便利。 刘毅:补充一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16个展厅皆为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展厅,一方面这样有利于施工,同时在后期运行中也能大大提高效率,完全避免了参展商之间对不同规格展厅的竞争。虽然展厅看起来相差无几,但实际上它们结合了多种不同功能,包括展览、活动、会议等。这些展厅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多样的组团配合,互不干扰。因为后期具体的运营和使用方式我们很难全部掌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只能将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化、开放化,以满足各种可能性的组合方式。除了展厅为标准单元之外,钢结构的优势也为该项目的迅速建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总用钢量约为27万吨,从完成度来看,实际建成后的立面效果甚至要比我们当初计划的还要好。整个屋顶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双覆面形式,底层为防水层,表层为装饰铝板。结构加构造厚度为1.9米,为了使整个屋面看起来轻盈飘逸,我们在端部采用了一种“飞机边”特殊处理手法,原理是从人的视点上将屋檐的高点遮挡住,只留下一个薄边。这种手法的应用也是我们VP在中国近15年来项目经验累积的结果。展厅钢结构设计中“飞机边”中间高两端低的受力特点的设计对于排水来说,也是十分合理的。我们结合结构的设计,并根据深圳当地的气候特点为会展立面设计了遮阳的屋檐,檐边上做了波纹的曲面处理,所有展厅的屋檐连起来如同起伏的波浪,灵动的造型充满生机。▲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区副总经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负责人Leonardo Mariani(左)与刘毅(右)在施工现场 domus China: 这个项目巨大的体量和规模决定了它结构设计的复杂程度,作为设计师,你们是如何处理和应对的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什么?你们是如何克服的?Leonardo Mariani:说实话,这个项目让我经历了从业几十年来从没遇到过的情况。单体建筑体量大、复杂程度高、建设时间短、参与人员多、各个不同专业之间衔接多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平衡各种矛盾因素。想要在一个长度近两千米的建筑造型上做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很难的,我们必须清楚地向客户解释这一点。比如,我们在屋顶材质的选择上做了大量工作,因为配合的材料商很多,即便是同一色值的面板每一家的效果都不太一样,为了保证视觉效果的零误差,我们必须比较每一个厂家的板材并进行整体规划。这样的细节故事实在太多太多,正如之前宋国鸿所说,我们设计师在工地驻场两年多,每一天都是和自己在“较量”。宋国鸿: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项目的经历,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在于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方案每一天都在变化。这个项目更像是一个建筑群,其实都可以分成六七个项目进行的。幕墙施工单位就有七家,我们很担心会建成七个版本,所以设计师也都不敢放松,一直在驻场监督。好在大家目标一致,不惜一切向前冲,才能够顺利完成。刘毅:从人的体验角度上来看,在这个项目中如何从设计上将大尺度、大构件的建筑转化成小尺度、人性化的体验也是一大难点。除了之前提到1.9米高的屋檐采用的“飞机边”外,还有就是立面问题,最初我们设计的是平面实心的,但在之后又进行了优化,设计成带有穿孔、富有一定层次感的效果,这个改变会给人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还有像是中央廊道的盒子边缘做成了圆弧形,也是为了给人以舒适的体验。
domus China: 作为相关领域的专业设计师,您觉得会展空间在设计层面上还可以有哪些创新的地方?另外,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如何避免展会空间在运营过程中的浪费,真正让展览空间“绿”起来?宋国鸿:创新的第一点在于展厅的规模和尺度。在欧洲两万平方米的展厅是最好用的,但是在国内,由于消防规范的原因,展厅只能做到一万平方米,但我们最后还是坚持做成两万平方米的展厅。第二点是国外的展览非常生态,但是之前国内的展览在布展和撤展上会造成很大污染。现在国内布展都是使用临时搭建的棚子,所用材料也是一次性不可循环的,包括地毯都是用完当垃圾扔掉了。欧洲现在都是可循环的展台,我们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再结合我们国外的设计经验,最终设计的展台是可以挂起来的,桁架的结构上设计了一层钢丝网架。这个项目用钢量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除了跨度以外还预留了很多用于悬挂的节点,这样结构造价会更高一些。以后在布展时可以直接挂上我们设计的可循环展台,这样会避免很多浪费,是生态友好型的。我认为这将是中国会展未来的发展方向。domus China: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具有标志性的会展项目,您个人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有没有遗憾的地方?如今该会展项目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您认为这对VP将带来哪些影响?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宋国鸿:现在来看,最大的遗憾还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有些细节还是可以做得更好。举个例子,钢结构的树杈顶部本来设计成从下向上渐缩的,这样与上方衔接能够更加轻盈一些,但在后来施工受力以及时间上还是没能满足条件。建筑师需要提前预判这些问题,好的设计每一处细节都是需要管控的,对中国整个生产、工业体制的了解反过来也会影响设计。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个规模的项目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讲,这一辈子可能只会遇到一次这样的大项目,这份经历非常宝贵。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业绩,在国内外都为企业赢得了声誉,打响了品牌,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各个节点、工艺的处理都是我们在国内积累了十五年经验的体现。我曾经对创始人说过,做一个项目容易,但是积累一个好的团队却很难。就团队而言,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以及这段难忘的经历,这是花钱也买不到的。从2015年开始直至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个项目结束,我前后往返深圳飞了几百次。这段经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几年不断地努力付出,包括我们的建筑师忘情地投入到项目中,不计时的一直在工作,大家很好地将这份压力转化成为设计的动力,这也是我们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和对建筑设计的信仰。有了这次宝贵的经历,相信以后什么项目都能做。北京市朝阳区光华东里8号中海广场中楼3105室,邮编:100020Room 3105, Middle Tower, China Overseas Plaza, No.8GuanghuaDong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T: 86 10 85910208 F: 86 10 85910209 Email : office@vp-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