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情况概览
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简称Polimi,是位于意大利米兰的一所国立大学,创立于1863年,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大学。
米兰理工大学在意大利乃至欧洲建筑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的杰出校友及教授包括Aldo Rossi, Gio Ponti, Renzo Piano等等。米兰理工大学是一所非常国际化的大学,其英语授课的硕士课程数量甚至超过了意语课程。 米兰理工大学现有七个校区,主校区位于米兰市区的大学城(Città Studi)内,米兰市内的另一校区则位于米兰西郊的Bovisa区,在米兰市外的科莫(Como)、莱科(Lecco)、曼托瓦(Mantova)、克雷莫纳(Cremona)以及皮亚琴察(Piacenza)这五座城市还分布有规模较小的校区。
对于建筑专业而言,不同校区的建筑课程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例如,Citta Studi校区的Architecture专注于普遍的建筑设计;Como校区有Environmental and Geomatic Engineering专业;Lecco的Building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更侧重于复杂建筑的工程技术;Mantova校区所在的小镇是世界文化遗产,校舍本身也是历史建筑再利用而来,其内的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History专注于历史建筑改造修缮方向;Piacenza是米兰周边一个工业气氛浓厚的地区,该分校区的主攻可持续建筑设计。 这个不同校区的分类是从本科就开始的,很多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会有很多课,但其实都是相同老师在不同校区教学,建筑学主要是集中在Bovisa和Leonardo校区,但是从今年起两个校区都合并在Leonardo校区了,Bovisa校区变成了和清华合作的实验教学基地,相信之后会有更多合作和机会给同学们。
具体校区及课程方向、申请要求等相关信息建议随时关注官网(www.polimi.it)。
学校展厅的定期展览,最近是Nervi的展览
本科专业方向介绍
本科建筑教育(三年制)就以建筑学,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三个偏向学习,即使方向不同,但是课程安排上都会是以设计课为主导进行三年的延续,加上必修的如历史,物理,数学等基础科目。基本上说第一年是以建筑入门为主导的课程安排,所以对设计质量并没有很高,主要打好建筑基本功,其包括画图的规范和基本的历史及其理论的熟悉,等到第二第三年则会有偏向,根据不同的老师的品味也会有具体的建筑风格偏向。
其中关于建筑构造的问题是学校一直很强调的事情,无论哪个专业都会在构造上花时间去研究,这就是学校原来提倡的如何把房子盖起来,而不是只是讨论策略和概念,因为他们还是多数站在欧洲匠人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对建筑设计中建筑构造的要求会大很多,往往是先讨论空间再考虑材料和构造,然后反过来再用结构,构造,材料再来试探空间的可能性,所以到最后终期评图的时候有学生会做节点的构造的构造模型来强化自己方案的个性。
可能近年来,由于国际化影响,对此有忽略。本科最后是需要实习和论文才可以毕业的,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找导师安排的,学校一般不予管理,本科阶段不一定需要毕业设计,因为导师鼓励学生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去写论文,从而代替毕业设计,不过如果坚持要做毕业设计和导师商讨后也是可以的。
本科阶段的构造模型和设计课答辩
MIAW WORKSHOP 学生作品
研究生专业方向介绍
研究生课程以Architecture专业为例,其相当于国内建筑硕士阶段的master of science项目为期两年,既需要完成设计studio,又需要学习结构、历史、理论、构造等诸多课程。 Architecture 的studio分为四个主题:town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preservation design, building technology design. 每个主题下有4-5个主导教授可以选择,不同的主导教授决定了studio的设计内容和风格。
近年来,学校聘请了Edoardo souto de mora在Mantova校区带设计课,还有请妹岛在主校区带设计选修课等等。热门的教授是非常抢手的,因此学校有一个自动的选课系统,根据每个学生的各科均分排名决定选课志愿录取顺序。
除了学校课程之外,建筑学生在硕士阶段如本科一样还需要实习学分。著名校友Renzo Piano每年会提供一个实习机会给米理学生,外加丰厚的奖学金.另外,米理学生还可以通过交换项目,可以去KIT,TUM,ETH等欧盟学校的交换计划,欧盟外也可以去东工大,巴西圣保罗,港中文等等。
每年二月学校都会有很多workshop,随之会请来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有Marcio Kogan,Go Hasegawa, Mauro Barocco等。大师讲座也很频繁,收获因人而异,可能学校是为了宣传,来的大师们也都是随便讲讲自己的方案,没有太多的干货,不过偶尔也能碰上好的讲座。
研究生阶段Stefano Boeri的城镇设计课答辩,图片感谢季同学,笔者并没有参加
学习经验及感受
可以看出其实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几乎类似,往往可以说对于本地人而言是上了大四和大五,但是质量和水平还是有不同的。对比同样五年学制的国内学生,这里的学生的优劣势清晰可见,相对于国内,这里的本地人或本科留学国人的优势即在于对于欧洲场地的判断和设计方法上的理性分析。
毕竟处于意大利,意大利建筑鼎盛时期就是文艺复兴和战后建筑,所以对于传统建筑语言的转换和理性思维的主导还是更胜一筹。而其劣势也在于不够绝对扎实的绘图基本功和个人的经验履历,这也是三年学制的弊端(当然都是因人而异)。
所以关于建筑学习个人觉得学校给予的是定量,而处于米兰,意大利甚至欧洲的建筑氛围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毕竟建筑师的素质不是只是靠学校的,玩笑的说Renzo Piano也是辍学米理,自立门户,即使他的作品很不意大利,评价也因人而异。因为他的作品国际认可度很高,但是在意大利业内看来可能觉得他的设计很技法化,缺少对意大利传统特色的关怀以至于评价一般。往往老师很少会拿他的作品来做参考案例,当然还是要好好上课,毕竟大师就那么几个,加上较低的学费和普遍的奖、助学金。所以我们在米兰可以以较适合的留学成本去得到更大的收益。
地震后某镇中心教堂区域的改造,笔者作品
阿尔卑斯山中浴场,笔者作品
我们谈到课程感受主要从设计课来说,因为受到战后建筑风格的影响,这里也包括了建筑系的教学楼设计是由Vittoriano Vigano和Gio Ponti设计的,整个教学会较为传统和理性,所以如果留学而来是带着一颗理性及严谨情怀的同学可以更好的融入整体的教学环境,具体方面可以从作品集的风格体现,其中可能需要对于场地的理性分析。
在这里往往需要站在城市及类型学角度,而且对于空间的材料和氛围的把控都需要不一样的手段,所以我们会谈到模型成为一个工作方法,这也是保守一派意大利建筑师多少年来的习惯和方式(列如Giovanni Muzio,Angelo Mangiarotti后代的教学延续)。
当然近年来例如Stefano Boeri,Cino Zucchi等在美国高校教书归来的教授的课程而言,他们的设计教育语言是个性化的,所以作品的包容性也是很强的。进而使现在研究生课程设计逻辑更加的开放。
模型工作室
尽管如此,课程的安排中大多数还是:前期的对场地的地理及文脉分析,对城市或乡村类型的讨论,再到寻找好的案例或局部建筑语言进行转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有一种低级版Adam Caruso在ETH的方法,这是一种很难概括的教育方法,本人并没有上过Adam Caruso的课,也是听意大利交换生得来的概括性说法,就是设计是要通过很多文脉,历史性的书籍,音乐,电影出发,同时要不停地考虑城市体量会对城市的影响,这个体量是往往和城市类型挂钩的,在传统意大利人看来设计并不是完全的创造而是从已有的类型或者解决方案中去寻找最为合适的,所以其实局限性很大,可能只适合于欧洲大城市的城市肌理。
然后才是对空间的探索,可能米理相比较之下对于前期的参考案例和后面空间探索都有欠缺,一方面是老师的经验不足,有点纸上谈兵,还有就是学生自我挖掘的部分不够深刻,可能做到最后学生的方案就变成了自己找的方案的缩略版。对于具体怎么做空间,和对空间的考虑都在慢慢变少,相反变成了在表现手法和在跨学科概念上做文章。
除了设计课,其余的理论课相对而言还是啃啃书就好过,争取取得好的平均分,这样会有优势去得到更多的资源。列如妹岛开设的设计选修就是对均分有要求的,或者得到好学校的交换计划。
最后想说的是参观建筑本身这件事情就是在学习,深入思考之后对于自己在设计中的策略判断和语言积累都可以提供帮助,而米兰的好房子也是很多,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在这件事上,而不是完全依赖教学。
米兰部分建筑 1930-1970节选
[END]
[ 投稿 ][ 媒体合作 ][ 加入ASA ]
请联系邮箱:info@asashare.uk
[ 作品集辅导 ][ 设计工作营 ][ 联合教学合作 ]
请联系客服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