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案例分享 摩羯座 | 90后 | 上海市-静安区  

盘点那些由机器人建造的房子!

乌镇互联网会议中心 

By Archi Union


Archi Union设计的

中国乌镇世界互联网会议中心

位于乌镇核心镇区的西北角

整个场地被农宅、旅游项目

以及已建成的一期展馆所包围



展馆自南向北

划分为四个展厅

既分又合

既可以在大型展会时

串联使用

又可以并联单独开启

从而应对未来

不同规模和性质的活动



考虑独立展厅空间的

空间感受和适用性

每个展厅采用了

中高外低的空间断面

将主张弦梁布置于展厅中部

利用张弦梁进行起拱

实现空间需求



同时将张弦梁在顶部打开

引入天光

进一步结合结构

提升空间品质 

主张弦梁之间

创造性的提出了

悬链梁

结构形式进行连接



这个结构形式原型

来源于悬索结构

通过材料受拉

钢材的性能得以最大释放

但又不同于常规悬索结构

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索形调整



2万多平方米的屋顶面积

70万块瓦片

采用了半预制化的方式

将传统瓦作的湿作业

优化为预制化的安装单元

同步结构部分的施工



在地面将每18块瓦片

组合成为一个安装单元

每个单元在屋顶只需要

5分钟即可安装完毕

极大的优化了屋顶瓦片的铺设



在展馆东侧立面

规划设计了一处线性公园

并设四处展亭

利用机器人技术搭建而成



水亭力图通过

机器人砖构”的

智能建造工艺

实现园区的服务驿站功能

在建筑形式上借助高曲率

多肌理的砖墙

求取乌镇“水”乡之意

是为“水亭”



水亭总建筑面积52㎡

场地面积190㎡

在砌筑过程中

运用了机器学习技术

对砂浆的涂抹质量进行监测

实现了对建造质量的

有效闭环控制

全部砖墙面由建筑机器人

在现场进行批量化与

自动化的预制

不仅在短短一周

完成了墙体的砌筑工作

也实现了高曲率渐变

墙体形态的精确砌筑


月亭的建造采用了

建筑机器人木构工艺

所有的几何构件

在半月形找形中

实现了木构精准铣削

让非线性的平面与木构单元

形成了精准的建造对应关系



屋顶以阳光板作为屋顶材料

充分引入日光

月亭屋顶构架配合结构

辅以LED照明灯带

在夜间灯光透过

阳光板漫射而出

使月亭获得

晶莹剔透的视觉体验

实如地上明月

呼应月亭设计的主题


红亭总建筑面积273㎡

场地面积487㎡

其形态设计从传统

砖结构拱壳的找形方法入手

依托现代先进的数字算法

超薄壳体进行精确的形态设计

红亭整体结构最大跨度40m

结构层厚度仅0.15m

在连通景观主要动线的同时

为人们登高远眺提供了可能

针对传统砖结构壳体



红亭的建造中首次

引入了建筑机器人3D打印

这一最新的建造技术

利用机器人3D打印的

预制化结构单元

为壳体提供结构模板

快速、高效、准确地

完成了此项高难度建造项目



云亭长约20m

宽约15m

高约6m

由建筑机器人3D打印

改性塑料构件组成

云亭总建筑面积139

采用了预制装配化生产的方式

进行组装建造



主体部分在划分为

400余块不同的打印构件

所有的构件通过

4台建筑3D打印机器人

两周内预制完成

运往乌镇互联网大会会场

进行现场装配

装配过程也同样使用到

机器人定位技术

整个建造过程融合了

机器人智能建造中

从工厂定制到现场装配的全部流程

革命性地提出了一种

基于新型材料的智能化生产模式




02

西岸峰会B馆 

By Archi Union


西岸峰会B馆

位于上海中心城区

徐汇滨江滨水带旁

三个主体量的扭转

形成了两个三角形的

绿色入口公园

有遮蔽、半开放的

共享城市空间



在其中相对较大的共享花园中

有一个120㎡的半透明

3d打印咖啡厅

以及近50个座椅区域

形成峰会席间休息

交流以及茶歇等功能的空间

同时提升空间场所的

全新个性与场所特色



共享花园被主体量自然地

围合成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

从空间特性上也

自然地界定为一动一静

都通过数字预制化

木构拱壳顶棚加以覆盖

大庭院屋顶跨度约为40m

结构厚度仅为0.5m

是全球单元材料最省的

互承式钢木结构屋顶



全机器人3D打印咖啡厅

既包括了空间本身

也包含了咖啡售品台

咖啡桌椅以及辅助房间

打印亭从形式上尝试通过

五个对拼拱的方式来

进行生形处理



通过平面动线确定生形逻辑

并根据受力特性决定

形态的起拱方式

再逐步优化其打印逻辑

使得力学、形式

工艺实现了完整统一

打印亭从设计到建造的全流程

实现了人机协作

智能化设计与建造的结合

在短短25天内完成建造



在场馆的入口前

一个黑白相间的空间装置

为整洁的白色会场

增添了一丝轻盈

该装置由斯图加特大学

计算机设计学院(ICD)和

建筑结构设计学院(ITKE)

联合设计建造

采用独特的机器人编织技术

开拓性地集合了建筑学

工程学和仿生学的原理

展示出了独特的空间设计美感



碳纤维材料的高抗拉性与

玻璃纤维的高抗压性

在机器人的紧密交叠编织下

演变为一个个单住支撑的伞状结构

在展现高结构性能的同时

也异常轻盈




03

机器人科学博物馆 

By MMA


土耳其建筑事务所

Melike Altınışık Architects

利用机器人无人机

3D打印等技术

打造出了一座能

自我建造”的韩国首尔的

机器人科学博物馆



该竞赛有首尔市政府主办

旨在设计世界上

第一个前沿的

机器人科学博物馆

以支持机器人公众教育

增加公众对机器人的了解和兴趣



新的机器人科学博物馆

在推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科学

技术和创新中发挥催化作用

不仅要展示机器人

而且实际上从设计

制造到建筑和服务机器人将负责

新机器人博物馆

预计将于 2020 年

开始实地建造

预计将于 2022 年末正式开放



该提案通过其内部公共空间的引入

行人和车辆交通的组织

以及间隙空间的产生

在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内

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博物馆底层的功能进一步提供了

公共室外和室内空间之间的

连续性和接合


Robot Science Museum 

通过提供体验最新机器人技术

如AI,虚拟和增强现实

以及全息图的机会

为培养科学界提供了基础

提供深入的培训课程

以探索新的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团队将组装

博物馆的金属外墙

节省时间和金钱

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的带领下

他们将对金属板进行模塑

组装、焊接和抛光

另一个机器人团队还将用于

3D打印博物馆周围的混凝土景观

无人机将用于绘图

现场检查和控制机器人施工车辆




04

混凝土展馆 

By SOM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9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设计了一座混凝土展馆

这是一个使用先进机器人制造技术

建造的未来建筑系统的缩小原型

项目同时是一个景点和展厅

展示减少混凝土结构

碳足迹的设计方法



SOM展馆复制并抽象地展示了

高层建筑中的单层混凝土开间

营造出简约的建筑表现形式

 从它的常见环境中移出



该结构用于展示

如何在建筑行业中

利用数字建造技术



利用这种使用先进机器人

进行混凝土塑形的

可持续建造技术

耗材量和废物量达到最小

比传统系统使用少20%的混凝土

并且达到20%的减碳量



设计表达了

更加智能的材料分配

呼应自然界中的形式

应用于整个建筑环境时

这项技术可以

使建筑更具表现力

可持续性创新性的未来

铺平道路




相关推荐
返回
0.05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