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Yushe Design,本文已获得授权。
长久以来,创意(creativity)作为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而使其生存在食物链顶端,并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来自人类的智力与创造(create)。从广义上来说,所有人都具备“创意”的能力。而狭义的范畴中,创意作为某种特定类型工作所需的特质使其在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变得愈发不可捉摸,外界对其的解读总有一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神秘化倾向。“创意”似乎是天赋异禀之人的特权,它总是像艺术家所表现的那样捉摸不定、不可言说 。
一位广告创意人詹姆斯·韦伯·扬在上世纪40年代洞悉了广告的创意,并归纳出了创意的2个原则和5个步骤,这两个原则分别是:旧元素新组合;洞悉事物间的关联。毋论其现实指导意义如何,它明确传递给我们一点——创意的思维是可以通过一套方法论,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但更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我们保存了数百个素材网站,我们对大师的作品,乃至八卦、怪癖等都如数家珍,可每到需要创意的时刻,总是跳脱不出固定的框架,那些你曾想到的,似乎早有人想到并实践了。
在空间设计中,我们习惯性地追究创意来源,不同于艺术的创意,设计的创意究竟来自于哪里?本期内容,我们采访了予舍予筑的主创设计师,听听他们对创意的理解和创意的方法。
Part 1 你所理解的创意是什么?
▲ Seed Cathedral by Thomas Heatherwick
关于建筑设计“创意”理论的书籍极少,《建筑诗学——设计理论》算是较为准确地对其进行探讨和定义的书籍之一。这位希腊建筑评论家在全书的第一章节便对建筑创造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创造力是想象力借以存在于世界的一个过程。作为过程,创造力实际上是其终极目的;它是刻画终极物质和事实之特征的全部命题的共相。
▲焦点项目——基于人类“智库”书籍的创意
“
设计中的创意在于关联性的思维
宗千翔(焦点品牌管理、龙湖星寓荟项目室内设计主创):我理解的创意分两种:一种是原发性的、即兴的,通常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它们似乎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灵感乍现”;另一种就是具备很强逻辑性的设计,因为设计作为一项工作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往往是围绕某个特定的问题去开展创意。每个人的设计方法都不一样,我通常会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素材联系在一起,从中寻找有趣的联接。要做一个充满想象力又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师,你必须具有很多个层面上关联性的能力,有些层面纯粹是艺术或心智方面的,而另一些层面则是科学(技术、结构、材料、设备)和专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
▲柯桥文体中心——基于多重限制的创意
“
对建筑设计而言,不存在“创意”二字
姜边城(柯桥文体中心、光明集团北翟路园区改造项目主创设计师):我觉得“创意”这个词,其实只是针对不理解整个创造过程的外界而言的。非专业人士在看到某个他们觉得很有“创意”的东西时,能够模糊感受得到却又说不上来是为什么,所以就会发出“哇!好有创意”这样的感叹。与其说“创意”,我更喜欢用“创造”。因为“创意”听起来更像是灵感,而创造则需要方法论。
Part 2 你生成创意的方法是什么?
▲住吉长屋 by 安藤忠雄
“创意”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人说得清楚。大师们对自己的创作过程闭口不谈,这种沉默加深了它的神秘感和“神性”,并在媒体的渲染下形成一种所谓大师的“权威”,这种权威使得创意变成一种“特权”,不容易被外界掌握。但这不代表创意是没有方法可言的。简·巴拉图特向我们透露了创造性设计的步骤:“学习的方法是同化吸收,了解的方法就是遗忘。”这与巴拉什在《空间的诗学》中所论述的“有创造力的遗忘”异曲同工。妹岛在接受普利兹克奖采访时也曾表示,接下来她会把这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佘山创客村——基于文学的建筑转译
“
创意存在于最稀松平常之处
高飞(宜兴紫砂二厂改造、亿都随园项目负责人):去年我到日本大阪旅行时,看到安藤忠雄设计的住吉的长屋,很难想象在如此寻常的街巷中,如此局促的空间能够做出这么经典的设计,对我来说,这就是创意。建筑设计往往有很多限制条件,但我恰恰认为这些对于创意的生成反倒是有利的。就好比写文章,给出限定主题比凭空思索更有利于创意的集中发散。在日常中,我会注重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建筑专业的知识,还包括文史哲,这些都是灵感的来源;另外就是多去分析大师的作品,这并不是说要去模仿或是迷信权威,而是去思考他们的思维模式,并不断在自己日后的创造过程中培养。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万桥园 by 高伊策
“
从人的情感出发做创意设计
张孟迪(亿都随园景观设计师):在我大三到大四的设计实践中,我获得了对今后从事景观设计最本质且最珍贵的指引。当时老师带我们做的项目是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医院两天时间对精神病人的观察和相处中,我们基于对他们感受的深刻洞察,以“反向思维”推导出景观设计的方向:所有人都希望与众不同,唯有精神病人最害怕被视为异类。这个实践是我毕业后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原则,就是我们如何在设计中重视人的感受和精神状态,以设计去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米域·这里商业立方体-基于人行尺度的创意
“
并不是创造一个没有过的东西就叫创意
陈鹏(梧桐墅展示中心、安生斋居项目室内设计主创):对于创意的一个显著误解就是,创意好像一定要产出一个全新的东西。事实上,所有的创意都来自于已经存在的东西。设计师获取灵感没有一个特定的途径,我的做法是在网上搜集大量的素材,然后基于对项目的理解和深刻分析,提炼出一个强势且核心的概念,让有趣的素材以准确的形式重新组合关联在一起,这样产出的方案通常也会让人耳目一新。很多人都对“模仿”二字很排斥,认为“模仿”站在“原创”的对立面,但其实,设计也是一种对自然形式的模仿。
Part 3 什么才是好的“创意”?
Stairway house by nendo
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理论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外界,尤其是媒体总是对于那些外形不受约束的空间抱着极大的热情,因为这满足了他们所能感知到的艺术部分的想象,而艺术特许了这些内容变成权威。但很多时候你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一个优雅的博物馆更具创意还是一个十分经济的办公楼的创意更加优秀。
区别于“表皮建筑”(surface architecture)的形式创新, 我们更关注对人行为习惯的研究,如何在设计中去引导一种行为模式。当“创意”越来越赋予产品以高附加值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适当地去审视消费社会引导下所产生的“过度设计”。在予舍予筑的设计理念中,我们执着探索每个不同项目的创意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唯一性”,它是我们在时间、空间、场所、业主和使用者这些限定因素的共同引导下,给出的最优解决方案。
WEGROW by BIG
文末,附上安东尼·C·安东尼亚德斯《建筑诗学——设计理论》(POETICS OF ARCHITECTURE-theory of design)书中对建筑创意的一些定义:
它是一个人富于创造性——成为一个实干家所具有的驱动力。
它是对标新立异不懈的追求。
它是对可预知的、浅薄无味的以及平庸的事物的不满。
它是对某一工作(这一工作是人们尚未见过或未曾做过的,尽管它有可能曾以某种形式存在过)的最佳表现形式作构思、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思考(行动)过程。
它是为了获得新事物而对原有事物进行的改进。
它是对普遍接受的现状产生的一种焦虑和不满。
它是某人不断地研究,以获得做某一事情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的那种夜以继日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专注。
它是某人对“改良”作出不懈努力的一种存在状态。
它是身体力行者存在的理由。
它是创造者快乐的源泉。
【杂谈&观点】建筑评论、设计理论相关专题往期回顾,点击超链接跳转~
杂谈|谢菲尔德非典型性见闻- Non-typical Cognition in Sheffield
杂谈|消失在视野的乡村
观点|我如何看:“如何评价清华大学2020建筑大师班评图公开课?”这篇文章
观点|冗余的再生:文化和微观经济的韧性,Exeter city都市再生计划
-END-
【予舍予筑 】
予舍予筑(Yushe Design,简称YSD)是一家立足于中国上海,面向国际,提供建筑、景观及室内空间“一体化”的设计公司。公司四位合伙人均毕于国内外顶尖设计院校,并被Perspective评选为2019年度“大中华地区40位40岁以下卓越设计师”。
在予舍予筑的设计理念中,建筑设计是基于理性分析的在地表达,它将在时间、空间、场所、业主和使用者等限定因素的合力引导下,最终指向永恒且纯粹的美。我们认为这种美,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普适性和打动人心的质朴的感染力。
扫码关注~
【招募:加入内容合伙人团队 】
欢迎朋友们以晒作业、交朋友、找工作等为主题进行创作投稿,欢迎加入我们,成为编辑团队的一员。每年分享稿费及学术交流策划基金,获得专业编辑点对点对接,每人最高可达万元的激励基金,以文会友,共同成长。添加微信号:acsharer,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