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 摩羯座 | 90后 | 江苏省-盐城市  

斯卡帕:诗的建筑师

意大利殿堂级建筑师卡洛·斯卡帕的建筑,是以石头为主堆砌而成的诗,每一个凝结了时代记忆的细部,皆有如建筑之诗的语言重心,各自展现其独特的脉络。斯卡帕的设计可以看作是威尼斯文化、艺术的切片。所有被放入的元素虽属于过去,却脱离了传统转化为新的表现,由此通向未来。

本文摘自《空间中流动的诗性》,从对斯卡帕建筑风格影响深远的两个方面——诗歌与威尼斯出发,追溯斯卡帕的建筑足迹,反思他对传统、对文化的考量。



△ 布里昂家族墓园 摄影:Guido Guidi


“历史总是跟随并且在不断为了迈向未来而与现在争斗的现实中被创造,历史不是怀旧的记忆。”
——卡洛·斯卡帕

「诗与斯卡帕」

斯卡帕的建筑常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而因此怀疑它背后真实意义的评论性想法,而斯卡帕也在史学上被称呼为“诗的建筑师”。诗在斯卡帕的领域中层被以不同的面向理解:非语言的象征化元素共组、“半透明”等关键字都被用来解释这一份令人着魔的建筑表情魅力。但是建筑构成上的策略实际上还包含了一份直觉,一位诗人不可能只有技巧上的工具,而没有与生俱来的直觉。

斯卡帕不见得全然吻合这个传统对于诗人情感的描述,但是忧郁所隐射的模糊、暗淡以及情感上复语式的抽象,还是掌控着斯卡帕建筑之诗的呈现。

“似乎”“好像”以及“感受到”取代了绝对与独断的数学化语言,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文中,时空交织在建筑质感的交接中。斯卡帕的诗和其他诗人的作品唯一不同之处便是他的诗是以石头、铁件,是以细部、颜色所写下的;而隽永诗文的音韵成了斯卡帕建筑阅读者心中平静的回响:就在你踏入古堡博物馆、布里昂家族墓园时,诗便能开始被读到,而且将延续到你离开这些建筑之后许多年,这些声音及句子仍然在耳边回响。



△ 古堡博物馆雕刻艺廊轴线终点处 摄影:胡康榆/有方

△ 古堡博物馆楼梯空间与骑马人雕像 摄影:胡康榆/有方


波特莱特的诗正是斯卡帕最喜欢的文字之一。斯卡帕拥有的那种来自于“暗夜”面、“反向”面的创作感觉,正是波特莱特诗文中所明显投射的关于死亡、消失和黑暗的魅力——即所有的律动与生命能量是来自于反向面与夜暗面,而不是来自光亮面。当人们思考着增加时候,斯卡帕却要放弃与缩减,当人们以悲情抗拒死亡时,他却要欢悦迎接死亡。

在布里昂家族墓园设计中,斯卡帕最初的设计观点便是创造一个绿荫遍布的花园。“我感到我要追求一个乡村情感,就像布里昂所期待一样。每一个人都会很快乐的到这里。小孩在此游玩,小狗跑来跑去。所有的墓园都应该像这样。”墓园中的粗质混凝土表面入口廊、夫妻墓、小教堂看似很像哀悼时光与生命逝去的废墟,但是他们有的是巨大花盆的底座,有的则成为植物攀爬的表面;植物的蜿蜒并非意外,斯卡帕的草图中清楚地交代生命在墓园中水池、水道即能让水承满位于混凝土面上的缺洞,都是这个“死之园”中的生命之泉。


△ 布里昂家族墓园 摄影:胡康榆/有方


△ 布里昂家族墓园墓室 摄影:胡康榆/有方


斯卡帕的“波特莱特”情节抗拒世俗对死亡、黑暗的负面理解,将反向视为正向力量、生命韵律的起始点,他的那些美丽至极的细部常常是转化自被视为残质或不得不出现的接缝。


△ 布里昂家族墓园细部


布里昂家族墓园教堂的双交接圆以及光轮,他们是由弯曲成圆的I形铁造出的数字交错双圆直接随着现场浇铸混凝土墙而被固定,在其正面镶上威尼斯式的粉色及淡蓝色马赛克。在它的另一边,这两个颜色被交换。这是一个代表生与死交接的填墓区,一个水元素与火元素交界区位,一个双圆的互动关系在其中被光芒点燃而生命被展开。死亡虽然意喻肉体的消失,生命的光芒依然耀眼而明显。

斯卡帕在这个入口双圆的细节设计既非可走动的开口,也非窗户,而是引导生命、暗示生命的符号。不论如何诠释这个双圆,或称其为中国式的阴阳符号、或为橄榄形光轮等,这个被置在一个旧广场、在一个被冬天所摧残的柏树大道的终点上的双圆,它的背后则穿行至由生命之绿荫所妆点的花园中。这也正是斯卡帕建筑所具有最大的能量:他引领我们悠游于时光、沉浸奇想,使我们不只享受建筑的美妙,还挑动想象并蕴集沉思。



△ 布里昂家族墓园双交接圆 摄影:胡康榆/有方



「斯卡帕与流动的威尼斯」


一位评论家曾说:“斯卡帕建筑的一切,就是威尼斯的一切”。

时光总是留存在威尼斯的每一个角落中,但这时光的语言不只是年纪的叠增,更是自然所施的秘诀。此外,生与死的交界更加强了威尼斯时光的意义,总督及主教们的壁墓被留在许多教堂的内壁中,而几乎消逝在时光记忆中的许多“过去”的面容,则被雕刻在建筑转交的石头上。斯卡帕非常熟悉这一时光下的威尼斯,而他建筑上所出现的正是凝聚了这一份威尼斯的时光情感。



△ 奥利维蒂陈列室地面的马赛克瓷砖


斯卡帕常用的威尼斯式灰泥层除了显现出光线条的表层,也是一层最适合保留时光线条的表层,在奥利维蒂陈列室地面上的马赛克瓷砖,在奎里尼·斯坦帕里亚基金会入口厅的多色地砖以及在古堡博物馆中那座正立面中突出小圣堂上多种石头与质感的排列,都像极了威尼斯许多宅院、教堂的地面处理方式。它们似乎就像是圣马可教堂的马赛克地板的彩色大理石铺面,或像是黄金宫中的绿色、白色、橘红色的地板铺面。



△ 奎里尼·斯坦帕里亚基金会的多色地砖


△ 古堡博物馆立面


威尼斯街上、水道中时光交汇的景致主导了室外一切。而威尼斯的丝织品、多颜色的壁面、石柱以及金黄的线脚控制了室内的一切。在斯卡帕的建筑中,这些挑动起威尼斯情感的颜色及材料成了体会空间的主角。在奎里尼·斯坦帕里亚基金会内的墙面金色线条泛着一份浓郁的威尼斯金色传统,而那原属于威尼斯中古时期大宅邸的二楼廊厅中,又有着无数片灰绿色泥涂抹的壁面及天花侧边。



△ 奎里尼·斯坦帕里亚基金会二楼廊厅


威尼斯人对于建筑空间有着不同的感官,那最美的、最愉悦的、最感人的并非佛罗伦萨式的宁静与安稳,也非巴洛克风格的曲线与张力,威尼斯需要的是根本上的“流动”,流动在石头上变换莫测的碎裂线条;流动在天花板下蓝、灰、橘、金的云彩线及有机的灰泥区域之间;也流动在层层围起的棕色、红色、蓝色丝织布幕之后。材料证明威尼斯人最熟悉“流动”表情的渊源,没有了这一层在先天上所提供的视觉情感,这里的人们似乎会失去基本理解世界的能力;材料上的轻重、质感与线条暗示了能量价值与意义,也提供了知觉感受的判断。

细部便是建筑师对于材料、制作巧思理解的回馈,然而细部同时回响着路易斯·康对斯卡帕建筑细部的“神秘”发言:“细部是对自然无上的崇敬。”也正是这两种将细部视为物理性与神秘化的情绪感觉主导了斯卡帕将任何一个、甚至是最微小部分的细部视为“极重大”事物的处理。细部是空间的精神,是建筑之诗语言的重心。


△ 威尼斯大理石的纹理


斯卡帕对于材料的看法以及他所主导下的材料组合正是这种威尼斯的材料感情,多元与多种的材料混合式才是威尼斯表情。就算在以大部分外表粗糙混凝土灌注而成的布里昂家族墓园里,许多混入的色泽与材料仍然在看似灰蒙蒙的表面上,流转着蛋白橘色的云母石板、红紫的板岩、金色的铜件、木纹的框架以及黄金色的涂抹线脚等。红色、黑色、白色的马赛克则在入口廊区中隐隐闪耀。粗糙混以光滑、旧与新的共构、软性与硬质的混合,以及轻与重的交会都是威尼斯空间的特性。




相关推荐
返回
0.08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