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6组是巴莱本科里历史最为悠久小组之一,这个传统的小组不仅注重图纸和模型的复杂性和空间感,更重要的是,强调每个建筑项目的独特性和作品背后以人出发的设计理念。下面,小编将通过本文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巴莱本科最后一年做毕业设计的心路历程。
‘A love of nature keeps no factories busy.’ ― Aldous Huxley, Brave New World 今年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the 4th Industrial Revolution,下文简称 4IR)的未来社区可能性。如果说上个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样的虚拟网络空间,那在即将到来的4IR则会加速融合现实和虚拟网络,产生新的复杂交互环境,从而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接触,进而塑造新的文化和经济体系。今年的课题正是探讨了这种科技进步与文化传统之间紧密的纽带。 与课题相呼应,场地的选址在Tilbury —— Essex市郊一处的后工业港口小镇。位于泰晤士河的入海口,作为上上世纪工业革命的遗留产物,这些被遗忘的废弃工厂和村镇在新的科技和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其经济和社区会产生什么新兴的格局?旧时代的企业镇(Company Town)将被自动化所取代,但在其中居住的人们的家园和文化也会被过度饱和的科技所影响吗? 场地Tilbury —— Essex市郊一处的后工业港口小镇 小组里每个人对这个课题都有不同的理解,而我的兴趣侧重于大型企业在这个背景下,其商业空间和物流及社区结构的演变和构想。下文中,我将从较为熟悉的高街(High Street)品牌 TOPSHOP 位于伦敦牛津街上的旗舰店,延伸到网购大鳄 Amazon 位于场地的物流工厂,来分析我毕设的整个思路。 伦敦牛津街场地调研 High Street, 后文简称为高街,是英国对于其主要商业街道中心的统称,类比如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一般是很多连锁店的聚集处。尽管在如今网购电商的冲击下,高街如果要继续在城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体店铺就必须顺应新科技浪潮,做出改变。 手机屏幕里”看不见的城市” 首先,对于小编这样有目的性的购物者来说,要在四层旗舰店里找一条指定的破洞牛仔裤的并不是轻松的事。首先,由于视觉传销的原因,店铺特意把热销的产品(包括那条牛仔裤)放在电梯的后方,也就是视线的死角,并且假人模特摆放的姿势和方向均为了是让顾客在寻找产品的过程中,被别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其次,顾客在不同区域所花费的时间不同,比如在试衣间和柜台,造成了不均匀的人流分布(黄色区域)。 相比之下,网购指定商品的过程就非常省时省力和直线化,通过简单的人机互动比如说滑动和触摸,一个接一个窗口就很直白的指引了从搜索到付款的全过程,在每个页面的预览时间分布均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整个过程中,顾客缺少了与商品的直接接触。 根据之前的插画思路——把虚拟体验实体化,小编把网购的界面体验画成了如上的分析图,再根据分析图制作了如下的概念模型。在这里,每一个页面被比喻成一堵墙或是一个空间,页面上的”Next”键则是用户进入下一个空间的通道,而人机互动比如说上下滑动,在这个模型中则用连接上下空间的楼梯所表示;而空间的大小,则由可以左右预览的商品界面所决定。 从2D到3D模型的转化过程中,我发现模型的影子通过给投影光线的定义,可以间接体现在虚拟网络中的购物体验。因此,我根据各种购物数据(比如时间、地点)重新建立了坐标轴,并在其上分布灯光轨道,生成了不同影子的形状。 最后,我把生成的三种可以反应购物经历的抽象形状拉伸和重叠在一起,产生了如下复杂和多样的空间体。 在一系列的概念模型的探索后,回到课题本身,高街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是电商一家独大,高街不复存在,还是两者的互相融合,取长补短?我的回答倾向于后者。具体来说,根据原来的实体店区域分,大部分面积都被商品和衣架所覆盖,代表传统购物耗时曲折的弊端。如果我们把网购的直线化体验取代这些区域,同时保留顾客与商品的直接接触的区域,比如说试衣间。所用商品陈列的面积将大大减少,增加的是更多社交、娱乐的项目,比如说,美容、社交T台、公园、和美食区。 高街潮牌的未来构想——虚拟现实融合的景观中心 这里我把之前根据数据和调研所生成的空间体(上图)进行了解构。分成了项目所需要的五个部分:大厅(景观入口)、私人定制网购体验区、休闲区(社交、美容、美发)、公园(取货区)、传统试衣间、以及社交T台(拍照发Ins的区域)。 解构后制作的平面模型 剖面模型,在灯光下显示不同层的区域分布 Lobby 大厅 私人定制网购体验区 社交T台 未来的高街将会以一个社交景点而不是单纯的购物中心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从商家的角度出发,传统的视觉传销则通过虚拟和现实交融的购物体验,更加的悄无声息的渗透进这些景观中 。 位于商场地下的物流工厂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景观娱乐的商品门面之后,都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物流系统,而往往这个后台工厂,不被普通顾客所关注,而这便是我毕业设计下篇的出发点。 正如上文所说,商品的物流轨迹在城市中心都无迹可寻,然而貌似虚无存在的网络购物,拿亚马逊举例,这个坐拥全球虚拟网络交易半壁江山的电商大鳄,却在城市的另一头建造着真实存在的巨型物流工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 4IR,一个我们的生活和城市均被网络所覆盖的时代,我们需要把注意力从城市中心的商业前沿,转向那些城郊的新工业——物流产业链催化下产生的新景观。 亚马逊位于城郊的物流工厂 I. 场地调研 | 后工业港口小镇的复兴 回到场地Tilbury —— 位于Essex市郊,泰晤士河的入海口的小镇,因为其有力的地理优势,在上个世纪成为外商进入伦敦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然而随着市区工厂的外迁,这个曾经兴旺的港口,慢慢的变得荒凉,留下了许多废弃的工厂和码头搬运机械比如说吊车等。 场地位于泰晤士河入海口 另一方面,传统小镇也存在着年轻人口流失向大城市的威胁。鼎盛时期建造的文体设施也逐渐变得破败起来,小镇呈现一种死气沉沉之态。 然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 4IR 到来之际,空前发达的自动化物流产业链却为这个后工业 后港口小镇重新带来生机。 全球最大的电商品牌之一的亚马逊(Amazon)于2017年,在场地Tilbury的港口附近,建立了其英国境内最大的物流工厂。当地70%的劳动力直接就被雇佣工作在这个面积相当于11个标准足球场的巨型物流机器盒子内。一方面,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另一方面不断有当地人民的关于其工作条件和逃税的抗议。 II. 设计概念 | AMA-ZONE 在场地调研之外,我的课题还与 “Zone” 密切相关。有关的研究包括了 企业镇( Company Town )以及 StevenHoll 关于城市边缘(Edge of the City)的理论 。 首先,这里所提到的 Company Town 是指一个区域(往往是比较偏远的郊区)内,由一家企业为其工人提供一切基础设施(住房、商店、学校、运动场所、医疗场所等),来为其商业经营吸引和提供一代又一代的人力。我们小组的考察对象捷克共和国的Zlin, 就是由上个世纪欧洲最大的制鞋厂Bata 所规划和建立,在当时被称为“现代主义模范城镇”。 位于 捷克共和国 Zlin的 Bata Town Zlin 1927年与2017年的区域化演变 场地 Tilbury 现有的零散区域与 Zlin 区域化的比较 在 Bata 企业镇的案例中,最典型的城市规划方案便是“区域化”(Zoning),根据企业的发展,把企业镇按区域的不同功能划分开来,围绕着工厂,形成清晰的居住区、教育区与休闲区。这种区域化的方法,将会被我运用在设计中, 形成围绕亚马逊物流工厂而形成的物流工业区。 This Zone calls for visions and projections to delineate the boundary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Visions of a city’s future can be plotted on this partially spoiled land, liberating the emaining natural landscape. Inthe middle zone between landscape and city, there is hope for a new synthesis of urban life and urban form. ——Steven Holl, Edge of a City 关于“Zone”的概念被 Steven Holl 在 Edge of the City 也有所涉及。他所指的城市的边缘,是一种“介于……之间”的概念,是介于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荒芜之地,将一切事物汇聚在一起的场所,是新的社区文化和生活形式会形成的中间带。 在我的课题中,亚马逊物流工厂所处的后工业场地,便是上文所指的的荒芜之地 ,是介于旧工业与新时代、机械化与自动化、传统社区与企业社区之间的模糊带。 在这曾被遗忘的港口和村镇,被新的物流科技和文化浪潮的冲击下,我畅想了其60年后的新社区:AMA-ZONE ——一个以亚马逊物流工厂为中心的社区。逐渐落败的小镇中心、当地学校、与别的基础设施会转移其传统地理中心,而是依附着物流工厂与其所带来的经济支柱和便利生活所存在,形成一片亚马逊物流社区。 AMA-ZONE 描述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社区。电商巨鳄亚马逊将在其现有的物流工厂四周搭建一堵“墙”。这堵墙由当地重建的基础设施构成,按照区域化分,围绕着现有的物流工厂,形成了一片以亚马逊企业文化和自动化物流生活为特色的亚马逊物流社区。一方面,亚马逊物流社区其商业经营吸引和提供一代又一代的人力,另一方面,缤纷的社区活动“墙”则掩盖了背后巨型物流机器盒子的存在,成为了亚马逊的新面貌。 重建的基础设施是由亚马逊为其物流工厂工人而建,第一期主要包括有:亚马逊培训中心、亚马逊运动场、亚马逊公园等,是亚马逊为其物流工厂工人而建,并以此来和政府抵消税务。亚马逊培训中心为当地居民提供在工厂工作所需的培训,而亚马逊运动场和公园则为其工人提供了下班后的娱乐场所。 主要是运用了“插入式建筑”(plug-in architecture)的设计方法来设计每一个基础设施模块。宛如港口上的吊车,重建的基础设施是由一个个 巨型插件(Plug-in)框架单位负载着小型胶囊式插件构成。它们被运输到场地以后,重新组装,插入大框架,然后被转移和抛锚在物流工厂一旁。每个“插件”被区域化成不同的功能,随着企业的需要,逐年增加或减少。 III. 设计过程 (1)解构物流机械 从Tilbury港口到亚马逊物流工厂的物流链上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会被解构和重新利用,成为新的建筑材料,被改造成亚马逊物流社区模块化(Modular)插件的一部分。这里我选择了4个代表性的物流机械来进行解构和重塑。 根据上页的物流机械结构图,我把一件商品从港口到物流工厂的的路径按照轴测图抽象地表现了出来,这将会被我映射在平面图的设计中,来反映在AMA-ZONE里相互交织的人流和物流关系。 (2)重塑 Plug-in Capsule 正如上文提到的,主要的设计方法是“插入式建筑”(plug-inarchitecture)。首先由上一章被重新利用的旧物流机械改造的一个个 巨型插件(Plug-in)框架会被运输到亚马逊物流工厂旁边,其次再负载上可替换的小型胶囊式插件构成。 大插件(Plug-in)框架 小型胶囊式插件 小型胶囊式插件可以被由更小的组建构成,橙色部分为旧集装箱运输机零部件回收利用构成。 大框架形成了3x3的网格,而小胶囊式插件则可以根据需求和场地布局需求,被安插在网格内。同时小胶囊式插件的组装方式又可能根据安插的不同位置而产生改变。 亚马逊培训中心的学习胶囊单元体剖面 亚马逊培训中心的学习胶囊单元组装过程 依次类推,我按照同样的方法,设计了为亚马逊运动场和公园所需要的胶囊单元体 建造流程图 IV. AMA-ZONE的未来 Site Context 未来,随着本地的传统社区的持续衰弱,会有越来越多的设施通过同样的建筑方法和过程,被重建成新的插入式组件,嵌入“墙”的巨型框架之中,成为亚马逊物流社区的一体。 这一章,便是描绘了一个永远都在生长和建设的 AMA-ZONE, 里面充斥着脚手架、正在搭建的插入式胶囊单元,和一望无尽的巨型框架……这是对比了场地之外的荒芜之地,还是是新的“后(物流)工业“景观。 V. 欢迎来到 AMA-ZONE | 亚马逊物流社区 Welcome to AMA-ZONE 10米平面图 14米平面图 长剖面图 短剖面图 轴测图 平面图与长剖面拼接 (毕业展出) 渲染拼接 (毕业展出) 【未来学社 伦敦记者站】(约稿) 作者: Lynn Qian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Part I Unit 6 导师:Paolo Zaide + Farlie Reynolds 编辑:刘泽瀛 王昊泽4IR / 第四次工业革命
TOPersonalSHOP / 英国高街潮牌的未来
AMA-ZONE / 亚马逊物流工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