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CH Architects 民营 | 20-50人 | 成立于2011年  

HATCH采访 | 创客新视界:一位有型的智慧创业者

作者:盈静

美国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认证专家,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

以女性的视角,分享世界的感悟



好看的皮囊太多

有趣的灵魂太少

在创业的路上

一起来听听前辈们的声音

关注我们,创业者,不孤单



卫宏涛 David Wei

HATCH Architects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

UCL伦敦大学建筑学硕士

RIBA皇家注册建筑师

RIBA中国委员会委员及对外联络官

曾任职于Foster+Partners伦敦办公室


Q / 盈静

A / 卫宏涛

盈静:HATCH作为一家国际化,发展迅猛的建筑+室内设计事务所,倍受广大客户喜爱,您作为这个品牌的联合创始人,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创业背景和初衷吗?

 

卫宏涛:我的创业生涯是从伦敦开始的,当时和大学时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创立了HATCH这个品牌,我真正开始运营这个品牌是从2011年回到上海开始的。当然了,在这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故事,从在外企打工到创业,这是一种很大的改变。如果追求稳定安逸的生活,国外很适合。可是我喜欢有激情、有创造力的生活,因此我选择了创业。通常,创业公司的死亡概率非常高,前两年甚至达到95%。上次跟SOHO中国的潘总还有财经作家吴晓波聊天时,剩下的5%最后也只能存活50%左右,也就是说创业公司最终能生存下来的不到2.5%了。我认为创业是一件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的事。就像去赌博一样,你不可能每次都会赢,创业也是一样的,是一个概率事件。而创业的人,则是要通过努力把不确定性变成一种确定性,因此,你需要有一种破坏式的创新能力。简单点说,就是因为你在抢别人的饭碗,你要打破一些行业既有的规则和利益的格局。如果你一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的话,那么就永远不会有创新了。

△HATCH上海办公室,一个展现设计师魅力的舞台


在我个人看来,创业的人需要两种特质,第一个他需要是非常乐观的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工作也充满了激情;第二个就是他要有一种个人的使命感,需要通过自身的创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一点。在HATCH的文化里,我们企业的使命是“Creative Design Empowers Life" 用创造力的设计为工作和生活赋能,做设计其实就是设计人们在空间度过时间的方式。让蓝图变为现实,让众生在自己设计的空间里自由快乐地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一个设计师的终极使命。尤其是对设计师来说,如果你没有一个自己人生的方向,那么你每天都会觉得没有方向感。当你没有方向的时候,就好像在一个黑暗的隧道里面行驶,看不到阳光。

卫宏涛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盈静:刚才您提到的这个破坏性,您是作为一个建筑师,那么您觉得这个破坏性的能力具体是指什么呢?

 

卫宏涛:我在伦敦待了八年,回到上海我才发现,原来国内的设计圈有分欧美系、台湾系、日韩系等,每个系都有自己的圈子和风格。而我自己之前一直在外企工作,大概属于欧美圈吧。关于破坏式的创新,我认为可以分为内部创新和外部创新。大部分的欧美企业都是采用十三薪的方式给员工发工资,每个月人人都是旱涝保收,工作好与坏都是一样。国内的设计院,则恰恰相反,他们给设计师的底薪很低,只有四千块多五千块,然而他们会在年底给你留一笔很丰厚的分红。我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外企的方式,大家干多干少都一个样,在业绩方面没有什么激励政策。国企的方式,每个月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因此,我在创业了以后,我就给我的员工提供三样东西:体面的收入,快乐的环境,成长的空间。我给员工提供外企同等水平的收入,除了平时的月工资,我还会设立绩效考核机制,到了年底表现好的员工会有很丰厚的奖金。在员工考评上,我会设立两个重要的指标,横轴是价值观,纵轴是能力。最好的员工,一定是又有能力又有价值观的。能力可以慢慢去培养,但是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马云说的,没有良好价值观的员工就跟豺狼一样,一定要把他清除掉的,否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坏的影响。

而外部的创新,就是说我们要去市场上抢生意,抢单子,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发现现在国内的很多公司靠搞关系耍手段去抢市场,这是一种比较恶劣的行为。而我们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国际化团队,我们是要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赢得市场和客户的。因此我们认为建筑公司未来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去搞关系和拉帮结派。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服务,更好的产品,并且将价格要控制到最低,我把它这叫做消费升级以及消费降级。就比如,如果我到了一家餐厅,他们的菜单厚得像书一样,那我可能就会离开这家餐厅。现在国内好多公司都这样,他们只是在做一个大杂烩的产品,不够专注,因此无法吸引到好的客户。而HATCH则会专注在某一领域,例如产业园、教育和一些改造的项目。

盈静: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对您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卫宏涛:任何一家创业型公司都会深深地烙上创始人的烙印。一个公司其实跟一个家庭差不多,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创始人,其实就像“头狼”,带着一群人去往一个未知的地方。我的职场经验告诉我,大概率的事件会成功,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去做。因为我们永远要相信老板的宏观思维和综合决策能力要比单一专业的员工强一些。我以前在外企工作的时候,或多或少总归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单专业的人才,要么只做PM,要么只做设计,要么只做HR。但是我在创业以后,就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说句开玩笑的话,我觉得自己的短板要比很多人的长板还要长一些,这都是经过不断地历练和积累的结果。我第二个最大的收获是我可以通过我们的团队和组织交付给这个社会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产品和作品,可以让来到我们设计的空间里面的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我们说,建筑的灵魂是空间,空间的灵魂是体验,体验的灵魂是时间。通过我们的塑造,能让进入这个空间的人感觉舒服。第三个收获,就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创业,我促进了年轻人的就业,给国家贡献了税收等等,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上海张江朗诗中心改造
(预计今年8月开业)

英国谢菲尔德公共艺术装置设计
(预计今年9月正式亮相)

△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园

(产业园一期目前正在施工中)

△上海宝山MAX科技产业园

常州天安别墅会所改造

△贵州郎岱云上度假酒店&云上温泉中心


盈静:在过往几年里,有没有您觉得最难熬的时间段?您是怎么熬过来的?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卫宏涛:这个问题说到我的痛处了。我觉得第一个难熬的时间就是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也就是现金流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创业型的企业可能因为一个决策的错误就会导致现金流的断裂。就如万科企业说的,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得先让自己活下去,否则把自己饿死了就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最困难的其实是在创业一开始的时候,因为那时各种条件都还不具备,就像要一个新生的婴儿去打群架一样,死亡的几率太高了。当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时,我只能用我自己的积蓄去弥补。因为发不出工资的老板是最无耻和最可恨的,毕竟要让员工的劳动得到相应的回报。而第二个最难熬的时候就是合伙人出现变动的时候,比如说,我们那之前就发生过几次这样的情况,毕竟一起走的人不一定是能陪你走到最后的人吧。尤其是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大家都挺好的,但是企业做大了以后可能矛盾就多了。就像婚姻一样,结了婚还可能会离婚,不过我们得尽量让彼此分手的时候体面些。HATCH在伦敦时和回国后都出现过更换合伙人的情况,这时只能尽量去换位思考,用理性的一面去处理问题。

盈静:从您的谈吐中,可以听得出您的豁达和宽容,那能否说说您这一路上最想感激的是谁吗?

卫宏涛:我最想感谢的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是跟我一起创业的伙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特别是在创业的前期,在企业规模还很小的时候,那些因为相信而看见我的员工,我是觉得他们的支持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我的人。不是说一个企业做到一百多人了,你来一个锦上添花。而是在企业规模还很小的时候,他们愿意过来雪中送炭。创业一定是一个团队运动,光一个人的话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有个好的团队,要有一个有好的价值观的团队。第二类人是我的朋友和客户们,在我创业的过程中,其实交到了很多朋友,也获得了很多客户的认可与帮助,我认为这是一种双赢或者互利互惠的模式。他们信任我的人品,从而认可我的作品,同时我也为他们的企业带来了同样的价值和提升。中国包括国外其实是一个熟人社交模式,单纯靠电话销售是不行的,我们需要面谈,需要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温度和热情才有可能达成交易。

盈静:就像您说的,现在很多人都会去选择创业,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有梦想,有一定的资源,还有满腔的热情。对于正在创业或打算创业的朋友,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他们吗?

卫宏涛:我的建议其实就是一句话:不要轻易去创业,除非你有十八般武艺。创业是一个对各方面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并且现在中国慢慢地进入创业的瓶颈期,我上次跟潘总和吴晓波他们在聊的时候,我就问为什么在伦敦纽约看不到这么多人创业呢?潘总说,其实西方国家就像一个满墙的红酒架一样,红酒都把格子塞满了,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机会已经被大家都想的差不多了。那为什么现在中国还有这么多人创业呢?其实说明市场还有很多机会的,我认为中国更需要的是一种技术上而非模式上的创新。就像膜拜单车,它其实利用的是中国人口的红利,而并非技术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如果什么时候中国出一个苹果那样的品牌就好了。最近我们与很多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企业合作,我觉得这种才是中国的未来,才有核心的竞争力。就像苹果公司,我一直拿他们在做一个比喻,就是它的成本是一百多美金,但是一台手机可以卖到七百多美金,这种就叫做新经济。旧经济就是像东莞的鞋业企业,成本是一块钱,他们卖到一块一毛钱。这样的生意就太累了。

卫宏涛和米其林大师卢布松

盈静:在事业上,您还在不断地发展,那么您会如何平衡生活和事业之间的关系呢?

卫宏涛:其实在我看来,平衡生活和事业只是初入职场的人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越是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契合度就越高。再往上的老板和CEO,其实生活和工作是融为一体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我偶尔也会打打高尔夫球,旅行放松一下,但是这样的生活同样能给我的工作带来灵感和赋能。

盈静:我看得出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非常好,那么您对于幸福是如何看待的呢?

卫宏涛:对我来说,幸福分两种。第一种是个人的幸福,或者可以理解为家庭的幸福。第二种是整个社会的幸福和人类的幸福。个人的幸福,就是你得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吃饱穿暖。对我来说,其实有车开,偶尔能吃个牛排喝个红酒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特别追求那种很极端的物质享受。并且能确保自己有一定的财务自由,起码不能做啃老族去拖累爸妈。然后通过我的努力,我能把这种幸福带给我的员工,我会让大家的家人,包括他们的伴侣、父母和孩子们都能幸福,我觉得才是最大的幸福。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在意别人感受的人,在任何一个聚会的时候,我都会去观察一下每个人的感受,尽量不要去冷落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很开心的话,我会更加快乐。我之前读过一本书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它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这本书告诉我,做人一定要乐观,一定要开朗,这样你才能够从一个非常困难的环境中走出去,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这种积极乐观的能力。其实人生啊,本来没有什么意义的,人就是一块肉嘛,猪啊狗啊都是一样的。但是唯独不一样的,就是人类有思维。你要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每天去思考人生和幸福的意义,不如做一点有意义和让别人幸福的事情。


盈静:您说的太好了,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形容创业的生涯,您会怎么说呢?

卫宏涛:那就是痛并快乐着,并且还活着!


是啊,如他所说:“不要轻易去创业,除非你有十八般武艺。”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除开要勇于乘风破浪,逆境不妥,顺境不惰,也应该具备work-life balance的智慧。

618,我们为创业路上的你准备了「纽西之谜护肤大礼」,纯天然新西兰品牌,滋养你的上扬力。


详情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


文字版权归盈静元思所有

图片提供:卫宏涛

编辑整理:盈静 Levis

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

商务合作微信:chanadle



拓展阅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立即获取「纽西之谜护肤大礼」

相关推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