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发现时代设计师 成立于2018年  

对话PLAT ASIA董事长边保阳:拓荒建筑的文化视野

×

·

边保阳


边保阳,PLAT ASIA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1978年生于山东,2002年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此后从事建筑施工与设计的相关实践工作,自学建筑设计,是不断坚持实践的建筑师。2010年在北京与合伙人郑东贤联合创办PLAT ASIA。

多次受邀参与市政部门项目策划会,出任多个文旅地产项目设计顾问,以设计方的专业建议为甲方提供设计咨询与技术支持,建立起甲方与设计师之间高效沟通的桥梁,在专业角度提出诸多创意概念并成功实施。


01
时机时机:请您介绍一下自己与PLAT ASIA。

边保阳:我是边保阳,PLAT ASIA的董事长,在设计圈里大家可能对我比较陌生,但是提到PLAT ASIA了解的比较多。PLAT ASIA是一个强调东方文化,持续实践当代东方建筑,传承东方自然观、建筑观、文化观的设计公司。今年是PLAT ASIA成立的第十一年,正在成长期,依托实践项目不断进行发展创作、自我提升。


▲ 办公空间 © C Company


02
时机时机:您是通过怎样的契机展开PLAT ASIA的设计之旅呢?
边保阳:我和合伙人15年前认识于上一家公司,我们在一起工作,相互了解。我们的工作方式比较自由,是一种价值观互补的状态,我们尊重每个建筑师个体创作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在自由而相互尊重的状态下进行设计实践,开始了PLAT ASIA的设计之旅。


▲ 办公空间 © C Company


03
时机时机:您如何理解实践具有生命力的建筑。
边保阳:这个是PLAT主义非常核心的东西,生命力也和PLAT ASIA的名称息息相关。PLAT即PLATFORM-FORM,即去除形式主义的广阔平台,生命力是去形式主义的思考。所有的建筑都有它的形式,但如果具有一定生命力的话,就不会在时间的浪潮里消失,这是建筑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管建筑是什么样的形态,用什么样的材料或者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自身有一定的生命力,那么建筑的张力就会表现出来。
贝聿铭说过一句话让我非常触动: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却蕴含着人文思想。建筑有自我生长的逻辑,在时间的维度里有不断实现自我存在价值的可能性。


▲ 办公空间 © C Company


04
时机时机:PLAT ASIA思考多元化时代,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设计平台,可以举例一些项目说明一下吗?
边保阳:多元化是十一年前提出的设计方法,支撑每个项目本身生命力的可能性不是单一的,一定是多元的,比如经济、政治、文化、造价、工程本身,甚至是业主喜好和宗教信仰等,这是对建筑多元化的理解。我也说过“一元”,“一元”是一个混沌的状态,无所谓东西、对错,它是多元环境之下的融合。很多的人会问我们做的项目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我觉得这是每个人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并不能定义我们的项目。
比如现在正在给陈向宏董事长做酒店室内项目,项目地处江南,要求融合40%的江南风情,30%的皇家风格,30%的现代性,这种情况下建筑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很难去评价。项目多元化的背景下,要考虑时代背景,世界性等各个维度,做设计的时候考虑得越全,综合性越强,建筑的生命力、张力就会越强。
PLAT ASIA是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不断成长的公司,虽然已经步入第十一个年头,但是我们还在不断学习提升,不停吸收新能量转换为建筑呈现。


05
时机时机:您在西部做了很多项目,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西部的实践吗?

边保阳:这15年其实对我本人的成长很重要,我去西部的时候只是一个偏重技术的绘图员,西部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潜力,我去年在武大做过一次讲座提到胡焕庸线,线以西居住人口稀少,但是自然风景多彩多姿,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无法比拟的。现在我们公司比较有名的项目——莲花酒店,业主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我最早在原单位(UAA)接受这个项目,是因为我的强项是中国传统文化。在2009年一月份给业主汇报的时候,郑总提出了“阵”的概念,然后钟一鸣做了一个方阵,前田聪志做了一个圆阵,圆阵很像莲花,一个东方的很具象的东西,也与甲方佛教思想相契合。与东部要考虑周围环境或人对风格的影响不同,这个项目要与沙子要共生,符合当地地质环境,项目经历了7、8年才建起来,投入使用之后也得到很多认可。


▲ 响沙湾莲花酒店(PLAT ASIA+UAA) © PLAT ASIA 


在这个项目进行的同时,大量类似的沙漠项目主动和我们沟通,2017年亿利集团王文彪董事长提出在库布其西端做一个大型酒店——七叶菩提沙漠酒店,延续了莲花酒店的共生理念,因为大自然不是我们的敌人。侯仁之先生说过沙子是一种跟石头、黄土一样固定的存在,让沙子消失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把它固定在某一位置不移动。在我们的想象中沙漠是荒芜的,不适合人生存的,但实际上沙漠里的生命力非常强大。


▲ 七叶菩提沙漠酒店 © PLAT ASIA 

建筑在室外景观植被的配合下保持有机的态度,当地特有的沙地柏及各类沙生植物和灌溉系统将沿着建筑轮廓线逐渐向外蔓延,自然生长。室内景观中的不同沙生植物将通过大大小小的中庭区形成多个室内微气候,利于调节温湿度,隔热,通风,收集雨水,延续自然本身的可持续性。


▲ 七叶菩提沙漠酒店 © PLAT ASIA 

我们在沙漠做设计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因为第一个沙漠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技术性问题、视觉审美性问题等,由此我提出了“草原美学”这个理念应用在草原项目中,希望我们所做的在大自然中的项目能够与自然共生。在自然中做建筑,让自然也能感受到建筑,如何让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都能够与自然共生在一起,这些都是我的思考点。


▲ 希拉穆仁·丝路梦郡 © PLAT ASIA 


人人皆知蒙古包是草原上的生存必备,但是前几年做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项目的时候,当地蒙古族领导曾说,蒙古包非常生态,但是不适合现代人生活。草原美学重要的不是形态而是生活方式,美学不仅仅是形态,人们在某种自然环境下舒适的生活带来的记忆和感受,甚至是未来的追求才是美学本身的东西,人在草原里生存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才是草原美学的核心。


06
时机时机:您对文旅项目有什么特殊看法?
边保阳:其实现在的旅游就是一种生活,人们因为紧张的城市生活产生的压力,通过度假旅游转换生活方式来解脱。
现代人的个性越来越张扬,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微度假”,文旅项目的切入点全面提升,要为游客创造新的生活,让游客感受到回家的感觉,这是做文旅的一个追求方向。人们在旅行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形成一段美好的记忆,对于景区来说比较重要。所以景区的打造要细致到每一个节点上,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去年我读过一本书——《宁静无价》,这本书描述的是西方人的自然观,讲述了十几位英美自然文学家在现代生活出现无节制消费后渴望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一种价值方向,最终脱离自我的欲望去自然中生存。


▲ 月亮湖景区 © 图片源自网络


月亮湖景区以前是一个企业基地,因为种种原因逐渐荒凉,但现在要转型进入到普适化的消费方式。人们怎么能舍去欲望,与自然平等生存,或者说更加人性化,让游客和生存在这里的动植物一样自由,才是景区本身应该需要考虑的。同样是阿拉善的景区,沙漠英雄会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让项目和自然不敌对,而是一元相生的状态,保留原来又能生活其中,这是我对于西部旅游项目最大的一个期待和忠告。


07
时机时机:2013年您提出“公共建筑是做建筑核心的理念”,目前您有没有一些新的感触?
边保阳:建筑是按照意志做成的一个物质的空间,能够被所有人参与的空间只有公共建筑,所以我认为公共建筑是建筑师社会性思考与自我价值的体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实践,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就是刚才说的,建筑本身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方式。随着疫情这样一个特殊事件的出现,让我又感受到建筑对生命的重要性。在建筑师的概念里是希望人在建筑里和自然共生,但疫情出现后我们发现建筑原来本身就是边界,它可以隔离自然,封闭人群。我前面提到不与大自然为敌,但当面对那些看不到的细小的病菌,建筑就变成了一种工具。2003年SARS病毒出现的时候设计解决了建筑通风问题,防止楼里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一旦病毒升级,机械的改变不一定能改变人的生存危机,需要辅助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


▲ 西安大明宫商圈超高层建筑及规划 © PLAT ASIA 


08

时机时机:目前PLAT ASIA有哪些设计主张和实践?

边保阳:PLAT ASIA的项目呈现一个多元化状态,不受限制,没有边界,不追求风格。刚成立的时候很多业主会问我们擅长什么,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苦恼。但是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我们应该不受思想的限制,做多元化的实践。我们做了很多宗教性的建筑,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穆斯林建筑、佛教建筑(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建筑等,也做了鄂尔多斯中心公墓项目,就是不受限制但又多元思考地做设计。


鄂尔多斯墓园 © PLAT ASIA

东胜教堂 © PLAT ASIA

五台山普济寺改造 © PLAT ASIA

张家港教堂 © PLAT ASIA

从理论上说,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都是实践性的经验,对之后新项目的创作非常重要。之前有媒体问我们会不会限定项目,我说我们不限定项目,只要我们能做,有精力都会做,每个项目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喜欢挑战。但公司内部不同团队会进行选择,不会让建筑师做不适合自己设计倾向的建筑。


09
时机时机:PLAT ASIA如何应对和适应建筑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这样一个成长周期?

边保阳:PLAT ASIA有自己清晰的思路,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表述,99%的建筑都是普世的,具有时代性,剩下的1%才是创作型的。资本主导下的消费型社会,建筑与经济、社会、人的感受相关联,建筑的产品性是必须存在的。中国的建筑师2000年之后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建筑师自身的创作性符号越来越明显,其作品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强大。但有时候建筑的产品属性会打败建筑师,因为建筑师无法与资本的力量相抗衡。


▲ 恩格贝沙漠温泉酒店 © PLAT ASIA


10
时机时机:您认为未来建筑环境会是怎么样?

边保阳:对于未来的建筑设计行业环境,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就好。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了解环境,了解社会,回馈给社会更优质的环境。日本在某一个时期以政治督促培养大师进入世界建筑设计环境,培养了一批建筑大师。国内目前的大量建设和审美意识、消费意识的提升,确实给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给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



主编:田宁
采访人:Alex,der媒体部
统筹:田宁,Alex
拍摄:der媒体部
视频:田宁,苍
实录校对:Kelly,Alex
宣传:der媒体部


时机时机APP   @designeraer栏目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