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 成立于2017年  

AA建筑学院Part 1毕设访谈:聆听毕设经历,揭秘AA的本科教学

本期小编为大家带来正在Peter Cook事务所工作的AA Part 1毕业生访谈。除了毕设的介绍,也为大家回顾了作者本科三年的经历,带大家更深入的了解AA建筑学院的本科学习日常。

PS:本文有很多针对AA教学方式的交流,请大家仔细阅读文字哟!

aaschool.ac.uk

作者:雷荣华

ASA作品集辅导本科部优秀导师

AA建筑学学士 RIBA Part 1

现任职于Crab (Peter Cook)事务所

采访:Maqwun

 

Q:你好,非常感谢接受ASA的采访。我们希望通过了解你在AA的一些学习经历,让读者体会到一些在英国学习的感受与收获。我们是否能以时间线索开始回忆?

A:好的。我在英国念完高中后申请了AA的预科课程,也就是从AA教育系统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习的。AA的预科其实是一个筛选机制,关注的更多是艺术表现形式,而较少有建筑类内容。这一年对我颇有帮助,我从高中的文理科思维,渐渐转变成从艺术角度思考问题。有时我和预科老师闲聊还会说到,这一年好像把我整个人拆散重组了。


雷荣华预科作品


一年级的项目和导师都很有趣,教学体制和其他学校类似,大约三周一个项目,通过这些短期项目入门,慢慢的让我们开始思考建筑到底是什么。或者说这些项目让我们用建筑的语言去表达事物,从一个建筑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雷荣华本科作品


一年级作为过渡,二三年级才真正算是AA正式教育体制的展开。AA授课采用Unit制度(整个学校由不同的Units构成,研究不同主题。每个Unit包含了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所以AA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会混在一起读,其中学校大概有十三四个unit。今年是16个,每年unit都会换,每个unit都会选12-13个学生。所以学生和老师的比配就非常大,这样你就有更多和老师接触的机会。

雷荣华本科大二作品

每个单元里导师对学生对的影响非常重要。我这两年的两个单元,一个是intermediate 9,主题是水果。第二个是intermediate 5,是一个比较新的单元。两个作品我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画风,因为我觉得建筑有更多的丰富性、可能性,同时也包含了很多很多的方向。

对于一个建筑初学者,我更希望去尝试一些不同方向的作品,尝试一些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我才能慢慢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

雷荣华本科作品


Q:所以你觉得尝试不同的单元、不同的导师,会促进你对建筑多元的认识,产生多种选择,同时利于保持对待建筑的积极态度么?

 

A:对。导师和单元对某些学生的指导作用是决定性的。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建筑的学生,二年级的项目基本确定了你职业生涯的大走向,因为这是你最先接触到的建筑理论和建筑方法。而且学生和老师的接触方式也因人而异,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以后的建筑生活。

非常好玩的是当你换单元的时候,你会发现在一年中只用做一个项目。你得把以前unit学到的东西重组,来发现哪些东西能够适用于新的unit主题,在你发现的过程也是拓展新的建筑可能性的时候。所以在三年级中,若能成功的运用一些曾经知道的知识和方法,对你而言是个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建筑设计的开端,所以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三年级才是具有挑战性的时候。


轴测图绘作品


Q:你提到自己单元的导师比起其他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那你们最后的学生作品是不是风格迥异?

A:学生作品都会互相影响,所以也有相似的。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下必然存在牺牲者:因为这种老师,他给你的自由度太高,当你没有一个成熟思维的时候,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他不会强制你。所以你最后的项目就会非常的糟糕。

Q:导师可能是为了避免给他一些太主观的建议?

A:可以这么说。导师尽可能的想给他一些通用的建议,而非将个人喜好强加于他人。而他自己本身的设计意图不够强烈,又得不到建设性的指导,会慢慢失去方向与动力。

 

作者模型作品


Q:所以这种教育方式也有利有弊。对于一些自主性不是很强的学生,他们的收获就远远不如其他人了。

A:对。但这也决定于个人的经历。有过建筑学与工作经验的学生,上手轻车熟路,而初学者需要一步步的指导。这样就会分为两类,一类人听导师的话,导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另一批会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将他们做的东西拿去和导师一起讨论,但是这两批学生中都会产生佼佼者。所以优秀的学生作品都基于和导师完美的磨合当中。


毕业设计:The Third Layer


 

Q:现在我们来谈谈你的毕业设计吧,图面上来看这类似于旧住宅区的改造,里面穿插了很多拼贴的元素,叙事性很强烈,这是你的设计初期的概念吗?

A:这是我第三年的项目,这个项目大概是在伦敦有一个叫vilker的视觉走廊。因为我们老师相信“architecture is the container of daily life”, 所以学生要从区块中选一个场地,提炼出人的生活方式、场地的特点以及城市特性,从这个基础上你再去propose你的概念。

当时我选的区块是SOHO,因为对我而言整个区域中,SOHO部分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的。最容易是因为SOHO非常乱,你随便做什么都可以。最难的是你需要去了解它为什么这么乱、为什么这么丰富。它作为伦敦曾经的一个红灯区,现在变成了商业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历史积淀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你要去了解这个地方住的人,并且对比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突破点,所以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topic。

 


©AAHomestayUK  SOHO的转变


Q:所以你觉得这个地块的复杂性是你认为有挑战性的地方,能够吸引你去挖掘更多的背后的故事。

A:因为我觉得很多人都把九龙城当作一个很好玩的例子,很多人把贫民区当作一个很好玩的例子,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很复杂。从思维角度方面来看很复杂,从经济角度方面看很复杂,从社会结果角度来看它也很复杂,让人就会很好奇。

©ETtoday 九龙城寨

 

Q:你是以什么为出发点来进行你这个项目的?

A:出发点倒是挺有意思的,开始我的approach是历史。一般城市发展就是新城市建起来了,旧城市被拆了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对SOHO而言,没有一个把它全部拆完重建的机会。所以你会看到在18世纪的楼上有一个15世纪的雕像,在一个21世纪的楼上有一个18世纪的雕像,很多东西混在一起。我自己认为SOHO就是一个拼贴化的地方,它有很多历史留下来的痕迹,这些历史痕迹在不断的提醒你这个地块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作为一个线索去引导一个故事性,一个历史性,告诉你它是有内涵的地区。

伦敦Soho建筑背面:历史痕迹

 

伦敦Soho建筑空间和楼梯的关系解读


 

Q:所以你是如何对这个区域进行改造的?

A:当时我提出的概念叫‘the third layer’,我认为我们现在所坐的后院是城市的第二个layer,因为它在城市这种拥堵的环境中制造了一个自己的空间,或者是属于周围住户的空间。我想要在这个第二个空间中制造出城市的第三层的改变,所以我利用了一些SOHO中没有被用到的建筑空间,把它们作为城市第二层空间的出口。这样制造出了一些只能从第二个层次进入到第三个层次的独有的空间。

SOHO courtyard类型研究

Q:所以对你而言,第一层可能是街道,或者是大众比较容易获得到的信息,第二层可能会更私人化一点,那么第三层是?

A:第三层我自己叫它娱乐空间,相对私密。因为SOHO从头到尾都是偏向娱乐空间的。

毕设:联排房屋中某一层的剖面图


Q:那么这种娱乐空间是偏向个人化的还是公共性质的?

A:第三层我把它叫做‘the third layer—a retreat for fun and leisure for SOHO’,它是一个退避所,因为第一层第二层在逐渐的被商业侵蚀,所有以前在SOHO发生的社会活动都会转移到第三层,第三层更多的面向的是群众。因为在80年代时,SOHO还类似一个小村子,但是里面有很多艺术家,SOHO外的人有时候也会被SOHO里面好玩的事情所吸引,来享受这个城市很独特的部分。

毕业设计:轴测图

 

Q:所以我能不能理解为第三层空间是位于第一层空间和第二层空间之间的而不是第三层空间之后的?

A:也可以,我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这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意义和概念。

 

Q:所以这个概念只能通过不同的项目来进行定义,不同的地区或者是SOHO里面不同的区域,它的第三层的领域是不同的。

A:对的,包括我自己做完项目后发现,SOHO已经显现出来这种类似第三空间的地方了,比如说一些courtyard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些有意思的区域了,有些屋顶空间被改造成了私人花园,人们在上面种花晒太阳。其实城市在大幅度被商业占取的时候,也在慢慢的向城市的上围发展,这个感觉就像我们之前说新陈代谢主义一样,城市正在向一个竖直的方向发展。

透过墙纸的视角

 

Q:其实这是很多复杂因素驱使的,我们不得不进行选择,因为你无法向周围扩展的时候,同时你又想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或者是你所说的第三层空间,这样就衍生出类似夹缝中生存的这种空间一样。

A:但是我不觉得这种现象有你提到的这么悲伤,原因是因为建筑本身你可以把它当作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一个新的经历的机会,比如当我在做SOHO某块的屋顶或者一块没用的空间时我把它转化成一个小型的私人空间或者一个小型娱乐服务设施类似于一个楼梯,在你爬楼梯时进行不断的变形转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是一个比较好的经历。

 

毕设楼梯的类型


Q:我在你的图里面发现一些关于楼梯的模型以及一些拼贴,所以说你的项目的中心是不是围绕着这些楼梯背后的故事展开的?

A:我的项目其实是围绕着两个好玩的元素展开的,一个是烟囱式楼梯,当时我在研究伦敦特有的house上面的烟囱。伦敦大雾霾后有禁止烟囱使用,他们把所有烟囱都堵住了。然后我在想烟囱本身可不可以作为一个元素,因为它和楼梯很相似。它把每个住户都连接起来了,而且是一个竖直的元素,可以把你从最底层拉到最顶上。所以我就把它和楼梯都作为一个元素。

而你在观察SOHO时,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梯子,我就在想要不就把这些元素都结合起来。当你在爬梯子时,你会被从A带到B,而且本身爬梯子过程也是很有趣的。

毕设立面拼贴


Q: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些图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你的设计概念?比如介绍一下这张图你用了哪些空间上的处理?

A:比如这张图我就选了屋顶这个大的空间,两个大烟囱是我自己加上去的,烟囱里面画了门,门里面贴了大墙纸,然后用颜色和阴影制造出这两个空间不同的差别。然后门外面贴了个非常细的铁门,而镂空的铁门一般是在花园出现的,所以用来表现这个空间就像一个花园一样。烟囱里面又是一个小的单元,我在里面做了一些比较奇怪的配置,里面有一个马桶,旁边是一个书架,书架前面是一个小柜子上面摆了一盆花,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在上厕所的时候看书,我就在想这个空间能不能同时是一个卫生间而且又是一个图书馆,你就可以很好的享受这个瞬间。



毕设:影院楼梯轴测图

 

Q:按我的理解是,你的第三层空间更多的像是共享的空间,像你说的第一层空间其实也是一个公共空间,那么你觉得这两个空间比较大的区别是什么?

A:第一层空间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商业化的空间,或者是一个城市应该有的功能。第三层空间对我而言就类似于小时候看的哆啦A梦里面大雄胖虎他们相约打棒球的一个庭院,这个空间小孩子会来玩,大人们会过来休息,而制造出这样的空间我认为就是第三层空间的意义所在。

毕设:楼梯之一轴测图

Q:那你觉得在这个项目中你的导师给了你哪些特别大的帮助或者感触?

A:我觉得是我做的特别顺的时候,导师会用问题质疑你。然后你会被这些问题卡住。比方说你的项目进行到一半你觉得做的非常好玩,你的导师突然跳出来问你这个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我就卡住了。其实以我第二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完全可以转化为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体现出这个物体完美的形式。它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它不是一个答案,它需要你去思考,去思考怎么去做它。我觉得这是我导师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给我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帮助。

 

Q:所以他并不是让你给他回答一个准确答案,但是他提问的这种方式让你去进行思考。

A:对的。

Q:谢谢您接受采访。


[END]





[ 投稿 ][ 媒体合作 ][ 加入ASA ]

请联系邮箱:info@asashare.uk


[ 作品集辅导 ][ 设计工作营 ][ 联合教学合作 ]

请联系客服君




相关推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