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 成立于2017年  

观点 | 建筑学习的“灵丹妙药”是什么?

前言



这两年建筑学最热的一件事儿就是案例抄绘,

抄绘似乎成了学建筑的灵丹妙药,

考研党的快题秘籍。


什么是建筑抄绘?

建筑抄绘是建筑设计基础训练之一。通过建筑抄绘,对抄绘建筑的基本图形,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有所了解并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但比例自己决定。


对前面训练项目的集成表现;对后续设计方案的起始表达练习。对建筑设计内容初步了解:表达规范性、标准性、全面性。


事实,真是这样么?

又该怎么抄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摩哥找了有多年抄绘经验的学长学姐在群里给大家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经验分享。后边又咨询了一些建筑学的老师和已经工作的前辈,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后分享给大家。如何学好建筑学不是一家之言,希望让大家听到更多的声音。

*文章内容较长,预计阅读9分钟。

Part A 大佬怎么说?



从建筑教育:
建筑学越来越赖了,太依赖信息的输入。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让你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点东西都是二手的。你不能好心办坏事儿,你得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有产出,你这个事儿才有意义。

——建筑学教授

     从职场工作角度:

我们上学那会儿,还没这个概念。可能是行业不好学生都去干培训了吧。早几年导师的项目都做不完,那有闲工夫搞这个。算是个好事儿,但你得坚持下去,另外按你之前的节奏挺好的,慢工出细活,太快了不深入也不行。

——工作多年的前辈

     从考研应试角度:

抄绘不是把你看到的的图都抄下来,而是把你看懂的内容加以分析。去思考建筑师的想法,积累大师的策略。

——考研上岸的学妹


提升设计能力不是抄几个案例就能轻易实现的,需要带着热情去积累。这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考验耐心的事,但只要用心坚持就能做好。

——抄了八年案例的学长



我的观点:这些话,是想让大家理性的看待这个事儿。虽然我也在做案例分析,但当它被捧上神坛时需要有人出来提醒大家,冷静点。案例分析当然有用,只是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从。



Part B 如何做好抄绘?



第一步:从读书入门
对于没有基础的同学,抄绘制前还有些准备工作,例如一些入门的书籍。


  • 《建筑空间组合论》重点看第三五六章,后边的配图可以勾一下。

  • 《建筑师设计指导手册》看第三篇。

  • 《建筑学教程与设计原理》看A部分和B部分的前五章。

  • 《建筑大师名作解读》


推荐几本入门的书先看一下,对建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边案例分析才看得懂。其他还有很多好的入门书刊内容相似,不一一推荐了。(欢迎添加主页君,入群获取电子书

     

      第二步:高效的资料收集


先说一点,做大师分析和日常的案例抄绘思路是不一样的。大师分析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大量的研究,设计手法,建筑理论等涉及的范围更大更专业。作为研究课题会和导师进行交流,绝对不是网上复制粘贴的那些东西。案例分析相对简单。开始要搜集一手资料,常用的建筑网站和建筑师的事务所官网都可以很方便的找到相关的图纸。我常用的是下边几个网站。

  • https://www.gooood.cn/

  • https://www.archdaily.cn/cn

  • http://archgo.com/index.php


第三步:解析项目案例

1.场地分析
首先是要进行场地分析,分析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主要从总平面图得到,可以借助谷歌地图和gis这些工具。看一下项目所在的位置是城市还是乡村?山林还是滨海沙滩?周围有哪些重要的环境要素?能不能看到一些周线关系?项目的缘起?带着思考去看这些总图。(推广:B站搜索西摩学长,观看案例分析视频,欢迎关注)



以石膏博物馆为例,建筑周边的环境要素,周线关系,切换视角看建筑风貌。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后边建筑的形体和空间布局。


对于总平面图的抄绘是大家应该着重思考的部分,可以与造型的抄绘结合起来。把你能思考到的内容罗列出来进行标注,积累设计策略。

红圈部分为美术馆用地范围卫星视图
  
红色框住的为室内,灰色部分为美术馆的老宅院墙

总平面中学习建筑师使用的策略,各入口怎么走,形体是集中式还是分散式,和场地有什么关联。比如石膏博物馆中新老建筑在哪里结合在一起,又在哪里拉开距离?以成羽町美术馆对老宅院墙的保留和形体的呼应为例,这些都是总图上给我们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思考设计师使用的元素和策略是为了什么,可以达到一种怎样的效果

大比例的总图把环境关系表达出来


拉近距离之后流线和形体的表达


2.分析解读
如果说前边的场地分析和项目缘起是因的话,这些技术图纸就是果。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到现场去感受,事实上我们之前的案例大部分都到现场去看过。

上野公园的国立西洋美术馆,中庭下边的模型


柏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大量的技术图纸要结合空间形体一起去分析,比如犹太人屠杀纪念馆,它使用的一些窗户的形状,或者变形的室内空间,这些元素目的是要达到怎样一种室内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是大家要去思考的地方。


这点简单来讲就是:先看懂是什么?再想为什么?最后我怎么做?

道理很简单,但是看懂已经很难了,读懂图纸是眼睛看懂了,找到形式的原型才是真的看懂了。不同的案例侧重点不一样,我们要找到核心的地方进行分析积累。有些是空间非常的丰富,那我们从剖面入手。积累对角空间怎么做,多孔性空间的介入状态,台阶空间用在哪里等等;有些案例的立面做得很精彩,那就分析一下它的虚实关系,韵律感等等。在自己做设计的时候很可能就能用得到。


3.图示化积累

建筑学语言本来就是一门图形文字,大家抄方案应尽量使用图解的方式去分析,这样更能方便理解。这个过程其实算二次创作,案例分析最怕的就是大家为了抄而抄。同样的设计要点,每个人的图纸反馈是不一样的。有自己的排版,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自己的理解。
像开篇采访时导师说的,不要让二手的信息瓦解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摩哥做这个事儿的初心,我希望每个人都产出有交流。


图解思考能力非常重要


另外大家要学会筛选和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辨精细抄绘与简单批注,尤其是你觉得你可能以后能用到的设计思路或者策略,大家就应该着重的分析归纳甚至去尝试引申和变形。大家抄绘要选择自己理解的喜欢的觉得能够用得上的东西去抄,不理解的地方积极询问学长、老师。


Part C 抄绘心得




我当时抄每一个方案都会用很长的时间,案例抄绘的时候不能着急,抄绘的案例不在于多少,贵在理解和转化,把别人的东西转变成自己的东西,扩充自己的"策略宝库",慢慢坚持下去,一定有所获益。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抄绘,这其实是个情怀一样的事情,贵在坚持,贵在热情~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作者抄绘案例分享(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建筑学通过图纸积累设计素材的事儿一点也不新鲜。从柯布时代,几乎每一个大师成名前都有一场建筑游记,并用草图记录下来,在自己的设计中实践运用。

柯布的东方游记


我从柯布身上学到的不是建筑形式,是他对建筑的热爱。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留心身边的事物,吸纳每一条建议,留心每一次交谈,并把这些记录下来。今天我们是不是变得麻木了?别人给什么,我们就不加思索的接受。建筑学要有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的脑子不要交给商人和权威。

编辑:摩哥、王昊泽


特别鸣谢



感谢各位参与讨论的前辈和同学:

ASA建筑研习社 帅馨 知命 梵低先生  小田小田真的很甜 今天打卡了么 白日焰火 琢wuli  王炸炸 可以成为被你喜欢的小孩吗 森屿 always Whui 慧敏 (排名不分先后)



扫码关注观筑建筑手绘地图,西摩和你看建筑


【招募:加入内容合伙人团队 】

欢迎朋友们以“晒作业”“交朋友“”找工作“等为主题进行创作投稿,欢迎加入我们。每年分享稿费及学术交流策划基金,获得专业编辑点对点对接,每人最高可达万元的激励基金,以文会友,共同成长。添加微信号:acsharer,即可报名。




相关推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