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 成立于2017年  

杂谈 | 疫情下的建筑设计行业,远程协同办公到底行不行?

前言
这次疫情之后,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一次远程办公的洗礼。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远程办公也似乎会越来越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其实,远程办公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如何更好的认识、理解并实践远程办公也是每一个个人和企业应该面对的话题。

Part 1规划设计行业篇:
来自塔科玛城市设计的观点

规划设计行业对于远程办公尤其有一些抵触,很多同行觉得远程办公肯定做不好项目。作为一个在成立之初就落实远程办公的设计公司,我们的核心团队成员不仅分散在各个城市,还分散在各个时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完成了出色的项目,并在国际一线公司的竞争中胜出。在过去的设计实践中,我们简单总结了关于远程办公的几条经验,借此机会和同行们讨论。

 01 
从认知上理解远程办公:
不止是突发事件的临时策略,更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极度去中心化的居家办公可以说对于每个人和团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从前抬头一句话就可以吩咐的,或是一个问题就可以回答的,到现在都需要微信电话两三轮才说清楚——或者说以为说清楚了的事情,其实根本没说清楚。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远程办公只是在疫情状况下的临时策略。但事实上,远程办公,或者更准确的说,“去中心化的办公”,不仅在疫情出现之前就早已有之,在未来也将会成为每一个团队和个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疫情来袭之前,远程办公已经普及——其本质原因并不是疫情或是突发公共事件,而是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以WeWork为代表的新兴办公模式和办公空间,如雨后春笋在全世界各地成长。

远程办公的优势在于,让企业和团队可以更低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让不在一个物理空间的个人或团队仍旧可以无障碍的交流。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有一些外包的工作,已经早就实现了“远程办公”,比如效果图、多媒体和模型的制作。中国北上广深的效果图公司早已服务于全球的建筑规划公司,并以高超的质量和实惠的价格傲视同侪。

当然,这次新冠疫情带来的远程协作模式远不同于过去“外包”式的远程,在外包模式下,工作是有清晰边界和成果的,而作为设计规划主体的核心团队,还是保持每天面对面的沟通。而新冠疫情导致的“居家办公”,使得所有团队几乎一下全部被打散,之前天天见面的同事变成需要通过微信或者视频会议沟通,这也就出现了各种效率低下的不适应的情况。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团队意识到,本来以为一定要见面才能说清楚的事情或完成的任务,其实通过远程的沟通也可以圆满的解决和完成。
在未来长久的一段时间里,集中的、面对面的中心化办公,必然会和分散的、远程的去中心化办公长期共存而每个人和企业,也应当积极地去适应、去理解远程办公,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02 
从心态上拥抱远程办公:
不一定就是低效办公,更有可能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说起远程办公,我们最需要战胜的是对他的恐惧。很多人先入为主的认为远程办公就是一种解决成本却也低效率的办公。这样一来,从心态上就垮了。

远程办公可以降低成本企业成本,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命题——一方面,企业可以节省办公室的租金,员工可以节约通勤的费用和时间;另一方面,员工可以选择更远的地方居住从而降低了居住的成本,企业也可以选择在劳动力成本的地区雇佣或聘请顾问。可天上没有免费的馅饼,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工作的效率也一定会降低,因为沟通的成本大大的提高了。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思维方式。但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么?远程办公一定会降低工作效率么?或许我们应该更系统地思考这个问题。

在协作日益重要的今天,沟通对于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沟通并不应该是无休止的,有效沟通事半功倍,但过度沟通也会导致效率变得低下。有的企业或政府机关,白天永远在开会,逼得大家只能晚上加班干活——这就是过度沟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例子。

如果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沟通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应该存在一个“最有效沟通量”的拐点。在拐点之前,沟通量的增加会让效益率更高;之后,沟通的增加反而会使效率降低。
 

这张图就是沟通量和团队工作效率的一个简单表达——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沟通量应该是在一个适中的区间中的,过多和过少的沟通,都会导致团队的工作效率下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远程办公导致效率下降,是否意味着远程办公的模式,使得团队从上图原本的恰当沟通区间下降为沟通不足的区间?

这个问题如果展开,大概可以完成一本关于企业管理的博士论文。而笔者认为,目前行业内的大多数企业,可能都处于一个“过度沟通”状态。原因也很简单,大家在同一个屋檐下,沟通成本很低,接近于零,沟通的体验也更好——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多沟通,这样则很容易造成沟通的过量,以及对沟通过量的依赖。

从这个角度思考,远程办公增加了我们的沟通成本,这是否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加重视每一次沟通的机会,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沟通,从而实现团队的工作效率不降反升?——从理论上看,这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远程工作有信心,从而避免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认为远程工作一定会效率低下,这是实现高效远程办公的基础。
 

 03 
在实践中学习远程办公:
并不是正常办公+远程沟通,而需要更成熟的协作机制


所谓从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从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从认知和心态上解决了对远程办公的恐惧之后,在实践中我们更需要把它当成一种新的协作模式去适应和学习。首先我们要相信远程办公不但不一定降低、反而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承认远程办公带来的挑战是多维度的,并不简单是“成本提高”这么简单,对于整个团队体验、效率和文化都是一个挑战。如果真的希望在远程办公不降低效率,并且有比较好的合作体验,这需要团队的每一个人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和程序去应对。

远程沟通的本质是,团队的沟通模式从对话时沟通,转化为对话和阅读并行式的沟通。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坐在一间屋里同事之间,沟通内容的90%是通过对话实现的;而在远程办公模式下,同事之间的沟通除了电话、视频会议之外,更多则将通过微信、邮件的方式完成。和正常办公相比,远程办公对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简要总结三条:

1)更清晰的工作边界和任务
不管是两人协作还是多人协作,不论是平级还是上下级,每个人所负责和发布工作内容和边界都需要被定义得更加清楚,才能保证双方或多方对于期待的一致,从而减少冗余的沟通,增加沟通的效率准确度。在传统面对面的协作中,工作边界和任务的不清晰很容易通过实时沟通得到纠正。但在远程工作的模式下,团队往往是半天、一天才进行一次业务沟通,如果不将工作边界和任务明确,A做的内容和B认为和A商量好的内容不一致,则很影响效率和协作关系。


2)更高完成度的阶段性成果
有了更清晰的工作边界后,接下来就是工作成果。在远程协作的过程中,更为完善的工作成果可以让工作进程得到更有效的推进。这里的高完成度包括但不限于:成果的逻辑性、细节和图像质量。

举个例子,A将一个设计的阶段性成果提交给B,在传统模式下,AB两人会立即当面讨论此成果,从而达到一个有效沟通。但在远程模式下,往往是A先把成果发送给B,B对成果进行短暂的消化,再和A进行讨论。如果此时A的成果不够完善,则B消化理解此成果的就会比较困难,两个人再沟通时,A可能要花很长一部分时间来对B的疑惑进行澄清和解释,这样一来,就大大的降低的效率,甚至会拖慢进度。相反,如果AB之前相互提交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完成度较高,不但会增进两人的协作效率,同时还能增进其信任关系。


3)更有弹性和冗余的沟通模式
上两条都是讲工作内容方面的,那么这一条就专门聊一聊沟通本身。多人远程协作的最大挑战之一就在于难以实现沟通节奏的完全一致。微信群聊中聊天内容刷得很快,很容易遗漏重要信息;视频会议时,某个人的网络延迟,会影响整个会议的进程。这些都需要我们以一种更有弹性的沟通模式来对待,比如,重要信息的发布要增加冗余性,一个消息一遍不够,要在微信群中发多次,还要再邮件中发。再比如,产生一种机制让多人参加的视频或电话会议,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迟到和掉线被打断,掉线的同事要自觉索要错过的信息。这样一来,可以极大的弥补远程协作的缺失。
总结起来:在认知上理解,在心态上拥抱以及在实践中学习,这就是我们对于远程办公三个层次的策略。其实可以看出来,上面这三条不止适用于设计行业,在任何一个行业,如果能很好的贯彻落实,对传统的办公模式,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关于远程办公的工作机制,也远远不止上面这三条内容。同时我们意识到,实践远程办公可贵的地方在于,它也让我们对传统的办公模式进行一次反思,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最有效的协作、沟通机制是怎么样的。或许,疫情结束之后,当大家回到一个屋檐下,会实现一种更加默契的关系。

Part2 建筑设计行业篇:
阿科米星的移动办公实践

2月1日,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的四位合伙人在线上碰头,讨论新的一年事务所的工作安排。2月3日星期一,阿科米星如期“开工”,不过办公室里一个人都见不到。到2月10日,各建筑事务所仓促地准备远程办公时,阿科米星的设计工作已如常进入他们的节奏。


从2018年开始,阿科米星开始了远程办公的实验,除行政以及实习生,其他人只需每周一和每周四到办公室例会与讨论,其余时间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外或居家办公。“效果不错,我们准备将这种方式一直继续下去”, 在实验了近一年多时间后,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庄慎如是说。


远程移动办公对阿科米星而言并不是一个被动的产物,实验起源于阿科米星持续的设计研究。


移动办公1.0:

2014年开始,阿科米星开始试验移动办公,不过1.0时代移动的是办公室。


建筑师们采用了“一年一个工作室”的工作方式,一方面有选择地去就近开展关于城市建筑改变状态的实地调研,另一方面用自己的办公空间自我实验,借此观察城市内在空间在使用时的状态。在他们看来,改变才是被使用的建筑物的自然属性,这同时也是对既有建筑学的反思:通常,作为实践者,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们关心的是从设计开始到建造完成的周期,建筑物建成以后的时间性则往往被设定为一种可预期的状态,不论是以超越时间,达到永恒为理想目标,还是以有计划、可把控的变化为主要动向,建筑学者们在概念上完成了建筑的纯净性。


阿科米星工作室流动图

然而建筑物和城市空间的真正生命周期,无论是对使用者还是周边环境的影响,事实上都始于建造完成以后,体现在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及其变化、与建筑物的斗争与融合、接受与调整之中。阿科米星之所以如此关注改变,并非源自理论推理,而是基于多年的实践。在日常工作里,建筑师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建筑物的使用改变,不仅在设计实践里,而且在设计研究与空间使用实验里。


第一个工作室(2009-2014)
位置:上海长宁区 面积:400㎡ 
第二个工作室2014-2015
位置:上海徐汇区 面积:150㎡ 
第三个工作室2015-2016
位置:上海徐汇区 面积:320㎡ 
第四个工作室2016-2017
位置:上海虹口区 面积:330㎡
第五个工作室2017-2018
位置:上海徐汇区 面积:670㎡
第六个工作室2019
位置:上海徐汇区  面积:400㎡ 

移动办公2.0:

2019年开始,阿科米星不再“一年一个工作室”,不过移动办公的实践并没有停下,2.0时代,移动的对象换成了人。


这项试验的起源是阿科米星在原来的建筑空间使用改变的基础上,开始考虑对“空间技术化”这一主题的思考。2018年,阿科米星创始人庄慎在《时代建筑》发表《看不见的改变:论使用端空间技术化的可能》一文,思考科技对未来建筑的改变。庄慎认为,如果把有关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建造完成的领域用生产体系的中性语境称为空间的生产端,那么有关建筑空间的日常使用、消费、改变的领域就是空间的使用端,而目前主流建筑学领域对“空间技术化”的认知是不全面的。庄慎认为,“使用端的空间技术化”是经济生产结构性的必然产物,建筑学应转向相应的研究与实践,且时间紧迫。


阿科米星的轻型化办公工具 1


出于对此的研究热情,阿科米星开始试验目前的技术支持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办公模式,于是开始了线上移动办公与线下固定办公并举的实验。事实上,原来的习惯一旦打破,旧有的支持体系一旦停止,日常的设计工作究竟是如何开展的?什么是一定必要的?哪些东西其实是不需要的?这些平时习以为常、不会仔细去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反而变得十分清晰。阿科米星的建筑师对办公场所的定义有了新的思考。他们认为对建筑师的工作内容而言,办公室应该成为一个基地,一个workshop的场所。另一方面,新的模式也是空间与时间的联合使用,使用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到办公室上班,也可以选择在家工作。


阿科米星的轻型化办公工具 2


从2018年开始,阿科米星将原本的固定服务器转移到云上,同时项目管理等也放到云上。在产品选择上,对比了市场上的诸多产品后,阿科米星选择了坚果云。“选择坚果云作为协同工具正是看中了它的增量备份功能,这是建筑师数据协同的特性决定的”,阿科米星合伙人唐煜说。


办公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对于以创造力为竞争优势的建筑事务所而言,“人”的价值是最重要的。从平均通勤时间来看,全国的大城市中,上海和北京位居前两位,平均通勤时间接近1小时。 新的工作模式为员工节约了日常的通勤时间,方便员工为了项目异地工作。“工作效率现在看来不比之前低,而且员工的对这个模式的满意度也是很高的”,庄慎说。


另一方面,移动办公的普及加速了事务所的轻型化。在此之前,移动办公1.0时,阿科米星已经对办公设备在按照适应搬家与适应各种空间来进行设置与改进。如便于拆装,便于搬运的桌椅;制作了新的电脑机箱,网管重行组装元件,缩小了机箱的体积;成品可拆装的储物架。用来存放书籍、模型等;改造内部网络,使大家都在无线服务器上工作等。实施移动办公之后,设计全部依靠云数据储存,所有员工全部采用笔记本电脑、pad等轻便终端,停止了台式电脑,使桌面可以实施“清台”。


阿科米星的轻型化办公工具 3


移动办公中云数据储存平台可能被认为有管理挑战——如何进行权限管理和文件的存储。对于这个问题,庄慎坦言阿科米星的经验也许并不具备借鉴的可行性。数据全开放虽然会有具体项目的具体授权,但满足全员移动的云数据储存其实就是全面开放数据,“我们考虑后认为我们数据是“不怕”拷贝的,事务所的每个设计都是个案,不具备重复性,已有的设计无需担心被借鉴,毕竟设计能力和设计方法是我们这种事务所最重要的财产,而不在于存下来的数据”,庄慎说。


不过目前的移动办公的技术水平相对建筑设计工作而言并不能完全的做到全信息替代,这也是阿科米星仍然保留每周两次面对面沟通的原因。同时,有的工作必须在固定实体空间里完成,比如模型。但这种混合方式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未来的典型状态,一种互联—物联的混合体,技术与空间的发展只不过会提高它的使用水平而已。


第一年的移动办公实践后,“我们计算了公司的单位工作效率与总体产值,并没有降低”,庄慎说。在他看来,因为移动办公的推行,员工的自由时间和满意度都更好,那就是创造的额外价值,而且对对事务所的既有空间而言,其改造与多元化利用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同样也是额外价值。


办公室作为展览空间


当然移动办公也会带来一些困扰,例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特性决定了事务所数据、日常群管理只能分用不同的平台,这会带来一些不方便,为此唐煜正在准备一个整合的APP。移动办公还会让工作空间少了固定的氛围,简易的环境有时更像是“一种匆匆的撤离”。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变化也会带来某种可能性。就像在总结移动办公1.0时阿科米星人认为的:“当设计工作被剥离掉以往氛围暗示的意义,正如建筑被剥离掉各种人为赋予的意义一样,不是一下子能够适应与接受的,也很难判断它的好坏。它推着我们走向建筑和意义虚无的边缘,仿佛看到城市建筑纷繁背后的冷峻面,感受着其中的无情给心理带来的冲击。”


Part3: 访谈篇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公司首字母排序

建筑设计公司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韩文强

公司人数:7人



Q:疫情对于公司的影响,对于员工的影响?
对公司倒没太大的影响,大家都开始习惯于网络办公了,工作可以正常进行。

Q:预计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
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设计行业显然会受到波及。不过疫情也让我们看到:实体空间中相当一部分功能已经可以被技术取代。网络、智能软件、快递已经让生活和沟通变得无比便捷了,那么线下实体空间的存在意义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如何重新审视实体空间的价值,就变得非常必要了。


相信在未来,空间的场景体验、情感记忆、生态与健康等概念会更加被人们重视。

Q:您这二十多天都在家干了些什么?
家中添新丁,要忙于孩子的事。

Q:疫情过后最想干的事情是?
该玩的玩,该见面的见面,赶紧回归正常的生活。


建筑设计公司


素朴建筑设计联合创始人 陈晓娟

公司人数:10人



Q:疫情对于公司的影响,对于员工的影响?
员工受疫情影响,各自分散居家办公。正在施工的项目,目前都处于停滞状态,或随时准备开工的待命状态。


设计师对远程办公还比较适应,因为有具体项目的设计进度催着,任务量比较明确,经过这一两周的调试,大家的协同工作会稍微受些影响,不过基本效率还可以。

不在同一空间,沟通上会受一些影响,倒不是具体项目进度上,是关于设计的分享、讨论和思路碰撞,相较在办公室确实少了些。

合作单位沟通的情况会受影响,比如原本某项目要去跟地方院交底,现在只能改远程沟通。

Q:预计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
短期会影响一些新项目的接洽,上半年我们做好了进不了新项目的心理准备吧。

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些受影响放缓了;长期不好说,本来经济大环境就不太乐观,疫情可能会有个滞后效应,甲方投资不宽裕的话,有些非必要的项目可能会减少数量,或者减少投资。

比起这些,短期内的居家办公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Q:您这二十多天都在家干了些什么?
进行中的项目正常推进,有的是方案,有的是施工图。2月3号开始居家办公,早上大家开始工作会在群里报个到,基本白天工作时间都在线。根据需要,不定期视频会议。

Q:疫情过后最想干的事情是?
不戴口罩去公园户外好好活动一圈。


建筑摄影公司


邵峰

公司人数:6人



Q:疫情对于你的影响?
原定二月份已经很多项目摄影需求。但毕竟大疫当前,全国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停下来是为防疫让路,先要搞定病毒这件大事!以后大家都才能心存坦荡,顺顺利利做自己的事,尤其对我们这些全国到处跑的摄影师来说,更重要。

Q:预计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
对建筑摄影行业影响还是未知的,我们属于行业末端。最先感知的应该是建筑师,预计可能零售,消费,商业空间设计领域会受到挺大影响的。

这二十多天培养起来的网络习惯,和疫情结束后消费信心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业主流动资金投资吃紧,可能这方面的设计业务进展会有滑坡。

作为和建筑师同命运的建筑摄影师我们也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希望和建筑师一起努力把好的作品传播给大众,恢复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待一切过去春暖花开时,希望城市生活依旧热闹繁华。

Q:您这二十多天都在家干了些什么?
一方面和全国人民一起心情跌宕起伏,另一方面和团队整顿内务,理清逻辑,思考定位,重订策略,准备重新出发,去年高强度拍摄有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和反思;虽然这次疫情来的猝不及防,但对于没有被波及到的人来说,是一个调整自己的好机会。

Q:疫情过后最想干的事情是?
工作!


室内设计公司


天华·易筑 员工代表

公司人数:200人



Q:疫情对于公司的影响,对于员工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我们绝大部分工作已移至线上进行。设计工作得益于我们的技术实力,目前大部分都在按计划正常进行;施工项目的复工则需要依据各地的政策执行,目前也有一些项目已开始进入复工前的申请报批流程。


大家目前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计划有序开展相应的工作,心态也比较乐观积极,感觉经历疫情和线上办公的洗礼,大家的感情也更近了一步,也有很多同事在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充电学习或者反思总结,积极为线下复工做好准备。

Q:预计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
我们相信大环境的积极向好的趋势不会变。这次的特殊情况,对于我们行业内的优质公司其实也是个展示公司综合实力的好机会,冬日已过,春天未远。

Q:复工及防疫的准备,有何待启动事项?
首先是大年初一起天华就对开始进行远程办公网络搭建和测试,提前做好了线上办公的准备。在恢复工作前,公司陆续又启动了办公室消毒、健康轮值、每日打卡、“红黄绿”三色卡通行管理制度。恢复工作后,为了应对大家线上办公可能遇到的困难,流程与信息化部发布了17个远程攻略。

目前我们母公司天华集团有5706名员工顺利复工,复工率达96% ,已连续10天日均5000多人在线远程协同办公,审批流程达2430个,出图共计11243张。天华易筑也遵照集团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开展了员工复工每日打卡和线上协同工作,出图和审批也在顺利进行。

Q:您这二十多天都在家干了些什么?
工作,实打实的工作。因为我们很多主要工作其实在年前已经安排好了,目前还是在按照计划进行,有比较多的业主沟通会议和内部沟通会议。


室内设计公司


万社设计创始人 杨东子

公司人数:11人


Q:疫情对于公司的影响,对于员工的影响?

2020的复工,以一种谨慎小心的状态开展。为了更好的保障员工们的安全,实行了部分员工上下班接送的措施,而对公司来说沟通成本的增加是最大的影响。


Q:预计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餐饮行业和娱乐业,预估半年内餐饮等类型项目会减少,受影响较小的可能是文化公共类项目。


Q:您这二十多天都在家干了些什么?

随时关注疫情动态,心情随疫情动态上下,但也因此我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Q:疫情过后最想干的事情是?

希望更积极的投入公司建设及项目跟进。



-END-


本文转载:自建道筑格、 群岛微信平台,均已获得授权。

编辑:建道筑格ArchiDogs 、 群岛丨Archipelago 、王昊泽


【招募:加入内容合伙人团队 】

欢迎朋友们以“晒作业”“交朋友“”找工作“等为主题进行创作投稿,欢迎加入我们。每年分享稿费及学术交流策划基金,获得专业编辑点对点对接,每人最高可达万元的激励基金,以文会友,共同成长。添加微信号:acsharer,即可报名。



相关推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