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色山矿坑花园游客中心鸟瞰
|大地之痕 . 矿坑重生|
01
背景:废弃矿坑的重生
青岛七色山矿坑花园及其游客中心坐落于一处2017年停止开采的采石场遗址之上。经历了数十年的开采,这一地区的植被和土壤遭到了严重破坏,大地伤痕累累。随着地方政府推动的环保举措以及私营资本的参与,这里自2017年开始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生态修复,曾经被破坏土地都覆盖上了绿色植物。2020年,修复完成的生态花园一期面向公众开放。

△檐下远眺:远景中的废弃采石场计划于二期修复
02
概念:大地之痕
为了唤起场地的回忆,游客中心的设计概念取义‘大地之痕’,用一种尖锐、强悍的建筑语言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生态破坏。‘裂痕’起自北端,建筑从大地中升起,向南缓慢爬升至二层,形成上扬的屋顶。作为一座景观中的建筑,连续的屋面模糊了大地与楼层的界限,水平展开的建筑体量与广袤的旷野和地下的岩层形成呼应。在这片经过修复的大地之上,用一种鲜明的建筑语言书写出根源于此的诗意。

△‘裂痕’从大地中升起,向南缓慢爬升至二层,形成上扬的屋顶

△夜晚,灯光从‘裂痕’之中溢出,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

△连续的屋面模糊了大地与楼层的界限

△水平展开的建筑体量与广袤的旷野形成呼应



△连续弯折的屋顶形成强悍的建筑语言,书写出根源于此的诗意
03
布局:半围合式庭院布局
面向北侧的花园景观,建筑采用半围合式庭院布局,包含餐饮、商店、展览、卫生间和园区管理等日常功能。建筑户外设有多个通廊、台阶和平台,形成了丰富的步行空间体验,让游客与建筑之间产生自然而积极的互动,同时也提供了观赏花园的多重视角。之于花园,建筑北低南高的态势也建构了一种和谐。

△形体生成


△建筑采用半围合式庭院布局




△通廊、台阶和平台,形成了丰富的步行空间体验

△错落的露台提供了观赏花园的多重视角

△花园中的建筑

△玻璃花房由蘑菇柱支撑,通透的玻璃肋幕墙打破了内外界限

△中庭空间形成了上与下、内与外的交汇
04
图纸

△轴测图

△剖透视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