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 巨蟹座 | 90后 | 河北省-衡水市  

新作|燕晗高地:对话与重生 / 一乘建筑

  • 设计单位

    一乘建筑
  •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
  • 主创建筑师

    张博、王晶晶
  • 设计团队

    安炳祥、扶艳荔、丘健海、曾鸣、王婉月、袁晶晶、蔡梓莹(实习)、江培纯(实习)
  • 建筑面积

    6000平方米
  • 项目年份

  • 摄影

    张超

  

△ 改造后项目鸟瞰  ©张超


设计团队 一乘建筑
项目地点 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香山街社区
建筑面积 6000平方米
建成时间 2019年


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于通常会忽视的场所时,就能发现与其来由相关的个性丰富的表情,也因此能够获得于我们自身所处城市的全新认知。


——陈内秀信《东京的空间人类学》

01

机遇:在自然与静谧中营造


该项目的命名和地理位置有关。它栖于燕晗山间的这块场地,离城市不远,靠自然更近。房子紧挨燕晗山,就像大手牵着小手,山是大手,连着整个华侨城大大小小的建筑群落和公共空间。

△ 项目区位


△ 通向燕晗高地的一座桥  ©一乘建筑


环境激发了我们对项目设计的想象和期许。面对这栋年久失修、遗落在山间的建筑,在并不充分的任务条件下,我们意识到,即将开始的工作会在无尽未知中梳理、修正。


△ 第一次现场记录,建筑及空间隐匿在静谧的氛围中


02

介入:建筑望向自然


繁华的都市建筑群中,自然是珍贵的。该项目中,自然的肆意生长和建筑的破败形成对比,但又彼此融入。我们希望通过谨慎的设计介入,让建筑与自然适度剥离,以使它们重新产生对话。


△ 项目原状及地形分析  ©一乘建筑


建筑总体有四层,外部东南两侧分布着员工宿舍及球场,西北两侧倚靠着燕晗山。改造前仅剩首层仍在使用,二层及以上的部分年久失修、漏水严重。 我们希望,通过建筑把人们重新带到这座曾经繁荣的房子里,感受独特的自然之美。


△ 改造后的建筑南立面  ©张超


△ 建筑主入口局部 ©张超


△ 改造后建筑东侧的立面连廊,可以望向整个华侨城创意园  ©张超


△ 改造后的屋顶花园平台,将自然作为空间的一部分  ©张超


△ 改造后的屋顶公共通道  ©张超


03

线索: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项目所在的华侨城创意园区,已发展多年并已沉淀出诸多优质文化资源。结合周边已有的业态环境,甲方希望在内容的经营上强调自然和融合、稀缺和互补。基于调研,我们提出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之地、餐饮与创意办公互补、品牌化空间运营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切入。


△ 周边业态分析  ©一乘建筑


设计力图通过改造更新,将这里打造为一座包含特色零售、高端餐饮、艺术画廊、剧院、办公、创意集市等多重功能、独具特色的“文化综合体”,将一系列新的行为、经济模式植入旧有建筑构架,实现老物业的重组与激活、形成与周边环境共生的肌理,为城市提供一处值得停留的艺术生活场所。


△ 建筑西立面半鸟瞰  ©张超


△ 改造后建筑西立面夜景  ©张超


04

立面:体验自然旅程,重塑标志界面


立面的生成策略,实质上就是空间内容的填补与缝合在外部的自然呈现。设计语言上的留白,建筑立面上的洞口错落,首先考虑的是人的感受,包括走进建筑的历程,创造融入建筑后观看外部环境的机会。在由远及近的步行过程中,我们希望人们可以充分被自然打动,逐步融于建筑空间中。


△ 建筑界面的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 建筑剖面图  ©一乘建筑


△ 建筑东立面  ©张超


△ 晚霞中的建筑东立面与燕晗山  ©张超


建筑的东立面若隐若现于自然之中,由于食堂租期未到,因此一层原入口暂时不作为建筑的主入口。我们利用建筑现有高差,将项目的主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广场一端,行人或车辆可以从南侧的坡道缓行而上。


△ 主入口方案流线分析图  ©一乘建筑


△ 主入口  ©张超


△ 沿坡道通向位于二层的主入口及广场  ©张超


△ 改造前从桥梁看建筑南立面  ©一乘建筑


△ 改造后从桥梁看建筑南立面  ©张超


在树影中窥探一角后,随着上山的坡道漫步而上,在融入自然的体验中,到访者将看到一段耐候钢栏板,由它界定的场所,为从坡道上步行而至的客人们指引着主入口。


△ 主入口实景  ©张超


△ 主入口灯光细部  ©张超


西侧入口前的开阔小广场,可看到建筑西面与南面全貌,设计着力在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界面,建筑如同山体一般,层叠的体量向天空与山体延伸。


△ 主入口及立面改造前  ©一乘建筑


△ 主入口及立面改造后  ©张超


主入口上方露台,连接四、五层的黑色楼梯,以丰富的体块与不同材质映衬,成为立面上的标志性节点。


△ 西立面夜景图  ©张超


△ 主入口立面局部  ©张超



△ 南立面局部退台关系  ©张超


05

体验:多元功能与丰富空间


如何将项目涵盖的多种功能梳理并进行合理分布,乃至为未来业态调整保留余地,是我们在营造内部空间中首要考虑的。


功能排布上,设计在二层设置较为热闹的特色零售、集市与展览,三层则以创意办公空间为主。而项目主要的业态,私厨、画廊、剧场则设置于四、五层。 功能最为复合的四层,则包括城市展厅、艺术商店(书店)、画廊、剧院入口等功能。


△ 整体功能及动线轴测分析图  ©一乘建筑


4F-城市展厅 随电梯到达四楼的人们,首先进入的是城市展厅这一空间,设计利用建筑内部原有1.2米的高差,创造了一个可漫游的、体验式展厅空间。


△ 四楼城市展厅拆解分析图  ©一乘建筑


项目建成后,我们曾以“对话的概念”为策展主题,在四楼城市展厅做了第一期策展,详实记录了项目的设计讨论和建造过程。


△ 四楼城市展厅《对话的概念》建筑主题展  ©张超


2~4F-楼梯改造 前往艺术商店,人们将首先被屋顶天窗撒落下的光影吸引,天窗下是贯穿二至四楼的楼梯,这里是建筑内部的主要交通节点,亦是人们组织沙龙或休憩的场所。


△ 楼梯设计拆解图  ©一乘建筑


△ 改造前的楼梯  ©一乘建筑


改造后从楼梯仰望天窗  ©张超


△ 从楼梯上来临近艺术商店(书店) ©张超


4F-艺术商店 艺术商店围绕采光天窗和楼梯一侧设计,天窗与大面积玻璃的使用,充分引入了上部的天光、远处的绿植,内外空间不断发生着交融和对话。


△ 四楼艺术商店拆解分析图  ©一乘建筑


△ 自然光与垂直玻璃面凸显了艺术商店(书店)的模糊立面  ©张超


△ 四楼平面看艺术商店(书店)和采光天窗的关系  ©张超


△ 从商店看采光中庭  ©张超


4F-画廊 :与艺术商店对望的是画廊空间,我们在此处保留了旧有建筑的结构柱。裸露的钢筋混凝土梁柱,与光洁的新建墙面产生了新与旧的对话,也暗示着下一功能空间的线索:完整保留了原有建筑结构的画廊。


△ 画廊入口与保留的结构加固痕迹  ©张超


△ 画廊内部  ©张超


画廊内,由原有建筑井字梁搭建的无柱空间,形成了强烈的秩序感,设计加入灯光烘托空间,在强化美学感受的同时,形成明亮舒适的光环境。


△ 画廊内部  ©张超


3~4F-剧场 :剧场位于建筑东侧三至四楼,在剧场空间的外部,我们让空间退让,形成双层灰空间连廊。当人们从这个地方进入室内,可在感受空间与植物、风雨、阳光的同时,产生与环境的互动。连廊弱化了建筑与环境的边界,贯通两层的钢柱形成的严谨序列,也与周边自由生长的植物形成对比,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可从三楼平面进入。


△ 剧场空间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 剧场空间动线及细部拆解图  ©一乘建筑


△ 剧场外部两层高灰空间与环境  ©张超


△ 施工中的剧场内部  ©张超


△ 完工后的剧场内部  ©张超


5F-餐厅 :位于顶层的餐厅,围绕中心庭院,依托外部环境展开规划布局,并以组团形式,散布餐厅包间与厨房等功能。设计通过将这些体块旋转、从顶部开洞,为内部空间奠定了和自然相对紧密联系的基础,每个房间的三角阳台亦丰富了空间的自然体验。


△ 屋顶建筑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 屋顶动线及细部拆解图  ©一乘建筑


△ 模型推敲-房间的屋面开洞为内部空间创造积极的采光条件  ©一乘建筑


△ 餐厅入口  ©张超


△ 餐厅入口看周围环境  ©张超


△ 空间与光的营造  ©张超


作为空间起承转合、通达自然的关键,位于餐厅中部的架空环廊,以截面为150x150毫米的工字钢矩阵展开,营造出轻盈和秩序的空间感受。地面由绿植、卵石、防腐木板、水泥地面等不同材质界定区域。置身其中,可眺望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产生独特的体验。


△ 屋顶露台 ©张超


△ 露台庭院  ©张超


△ 露台户外就餐区 ©张超


燕晗高地建成一年后,一乘建筑将自己的工作室也搬到了这里。如果说每个建筑师都有一个记录自身成长的项目,那么燕晗高地就是之于一乘建筑的那一座。从与业主紧密、真诚地合作,到努力探索团队的边界,项目带给我们成长;而一座老旧建筑的新生,亦是一段成长。


△ 建筑东立面鸟瞰图  ©张超


△ 搬入燕晗高地后工作室的日常  ©罗琦


设计图纸 ▽


△ 总平面图  ©一乘建筑


一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二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三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四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五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燕晗高地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香山街社区香山村6栋

设计团队:一乘建筑

主持建筑师:张博、王晶晶

团队:安炳祥、扶艳荔、丘健海、曾鸣、王婉月、袁晶晶、蔡梓莹(实习)、江培纯(实习)

建成状态:建成

建筑施工图:陈明

室内施工图:李南芳、李文奎

结构顾问:唐公民

结构加固方式:外粘型钢加锚式箍板

材料:水泥自流平、耐候钢、竹钢、超白玻、玻璃砖、白色乳胶漆

灯光:PUDI谱迪照明

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设计周期:2017年7月—2017年12月

施工周期:2018年2月—2019年9月

摄影师:张超

返回
0.20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