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迪 天秤座 | 95后 | 北京市-平谷区  

5000 字超长干货,帮你搞定 PPT 背景设计!

文章原作者:汤帅

最近 Keynote 社群在讨论「发布会 Keynote / PPT 的背景设计方法」,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

从性质上来说,我们看到的背景一般都会分为 5 种:纯色、渐变、肌理、图形、全图,但在真正开始做设计之前,我们并不会直接在这 5 种性质的背景里挑选,反而会从一些其他的维度先去思考,才能做出具体的选择。

△ 发布会背景的 5 种性质

因此在这 5 个性质之外,我们还要引入其他的思考维度,而这些思考的维度才能够让我们真正能做出「符合当前页面内容」的幻灯片背景。

按照幻灯片背景设计的时间流程线,可以分为 8 大维度:直观感,主视觉、布局感、场景感、设计感、平衡感、氛围感、跳跃率。

△ 发布会背景定制的 8 个维度

直觉感

通常我们拿到客户的标配原稿都是白底黑字的形式,这时我们首先考虑的出发点是:
整个幻灯片希望给人传达的是偏向「明亮阳光」、「沉稳大气」的哪种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会让我们在背景选取的时候,倾向于「亮色调」,或是「暗色调」。
在这个阶段我们并不会思考幻灯片背景到底是属于「纯色、渐变、肌理、图形、全图」哪种,这个阶段思考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早了,我们只能从一个非常简单却又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径,这时候是没有任何细节可言的。

——这被我称之为「直觉感」。

这是我们根据信息片段,不用太多思考,而出现的想法、感觉、信念或者偏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决策——这是设计师/团队对内容而产生的直觉洞察,本质上是个人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对其做出的判断,没有过多的原因。

△ 纯白/纯黑背景的内容原稿

这两者的选取会在一开始做设计的时候,就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角度,当我们确定了调性后,我们就会把原稿的背景色直接改为纯白或是纯黑,方便我们潜移默化地思考气质。

但这个阶段确认方向,有便于自己找到调性上的初心,不会在后期的细节设计中陷入方向性的错误。

主视觉

当我们把整个页面的直观感受判断清楚以后,接下来可以涉及一些具体的设计性质,通常设计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迹可循」,另外一种是「无迹可循」,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设计方法。

对于发布会而言,「有迹可循」的情况最直接的就是主视觉(Key Visual)沿用的情况(以下称之为主KV);「无迹可循」就需要从所需传递出的感觉和美感相结合来考虑,将在「场景感」和「设计感」两个维度谈及。

每一场活动基本都会有一个主 KV 用于奠定活动的视觉基调,所以幻灯片在大概率上和主 KV 会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中间会需要我们准确判断出两个小的隐藏需求:

  • 需求方对于主 KV 的态度

  • 需求方对幻灯片的期望

这两个隐形需求,在前期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确认出来,否则的话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误解,导致很多额外、不应发生的问题。就此说明一下:

1. 客户对于主KV的态度

一种情况,是需求方对于这个主 KV 本身有一定的不满,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最终使用了这个主 KV,如:

  • 上级决策人喜欢这个主 KV;

  • 决策人是其他的部门;

  • 设计团队属于自己不可完全操控的外部合作方;

  • 时间不足以再次调整;
    ……

△ 需求方可能不太满意的主 KV

由于主 KV 已定,需求方会寄希望于幻灯片的设计上,内心的需求是:「能够基于主 KV,但不止于主 KV」。

另一种情况,是需求方对主 KV 的某些部分乃至全部部分都比较满意,允许设计师/团队使用主 KV 的部分亮点元素进行设计——其中的幅度最好在前期设计之前探索清楚,具体沟通的技巧涉及两方自身和彼此的合作经验,需两方共同配合。

△ 需求方比较满意的主 KV

其中有一个技巧就是:看看需求方是否有将主 KV 应用到整个大会的物料设计之中,如果有的话,那么幻灯片遵循对应风格一般都属于「政治正确」的操作。

2. 客户对幻灯片的期望

正如需求方对主 KV 的态度会影响他对幻灯片的期望,需求方希望设计师/团队能遵循统一的调性(毕竟是同一场大会),但如果直接 100% 沿用主 KV 的话,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因此,设计师/团队需要和需求方确认幻灯片设计对于主 KV 的「沿用自由程度」。

  • 完全沿用主 KV 元素:大会对幻灯片模板要求得比较严,没有太多可发挥的空间。相当于直接用主 KV 的底板来作为我们幻灯片设计的底板,允许的幅度是:色调不能改变、只能压暗处理,允许对主体元素做放大、缩小或半透明的处理;

  • 部分沿用主 KV 元素:允许设计师/团队使用主 KV 的部分亮点元素进行设计,主体元素可以进行一定的替换,颜色可以有一定调整;

  • 完全不沿用主 KV 元素:可以完全不按照主 KV 的背景,另定风格展开设计。

△ 对主 KV 元素的 3 种沿用自由程度

这三种情况其实都真实存在,实际上我也都遇到过。

这里有个经验,是如果设计师/团队只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幻灯片设计是否要按照主 KV 来走」。需求方一般会说:「我们要遵循主 KV 的风格」,实际情况是能要求完全不遵循主 KV 的需求方很少,除非设计师/团队成功做出了能惊艳到需求方的作品。

但由于没有明确「沿用自由程度」,就会在设计的时候带来较大困扰。
这个困扰主要来源于:对于主 KV 的「沿用自由程度」,直接决定了对于幻灯片的「设计自由程度」。

△ 扩充「设计自由程度」

设计师/团队和需求方确认主 KV 的「沿用自由程度」时,并不是在限制自己的「设计自由程度」,反而是在扩充「设计自由程度」——要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哪些是不能做的,而有哪些是可以去尝试的,从而来确认有多少设计想法是被允许的,有多少程度是能被实施的。

因此在有主 KV 的大会,幻灯片背景设计的首要考虑维度是「主视觉」。

布局感

着手制作幻灯片背景的时候,在整体角度考虑下的「布局感」尤其重要,我们先看一个设计需求较高的案例:

对于设计感要求非常强的需求方,会希望每一页的背景都都尽可能的多变(即使是同样的元素,也希望把位置稍微调配一下),这一种需求对于设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 每一页背景都尽可能多变的需求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 全篇需要统一的背景,这时的设计要求相对是最低的;

  • 反之每一页不同性质的背景,要利用相同的元素作为贯穿做统一化处理,实现最终的统一,这时候所要求的难度是最高的。

并不是背景每一页不同就是好的设计,对于内容比较多的幻灯片,需要在内容上分层级,例如有 4 个篇章的幻灯片,可能每一个篇章的背景是统一的,在下一个篇章的时候才会做一定的调整,正如「002 号知识发布会」的背景:

△ 通过整体布局规划实现背景布局感

幸运的是,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所需要的程度通常是:在某一些页面有单独的定制化,而其他的页面可以使用统一的背景。如:20 页不同的背景,改为 8 个不同的背景(相当于:4 个章节+ 4 种背景+ 4 种背景),这是通过规划背景来提高统一性并降低设计难度,有实际应用意义。

场景感

需求方没有给到主 KV,或者甚至主 KV 也是由设计师/团队设计的时候,就要和需求方沟通他们想要的感觉,尤其注意演示场景对背景设计的影响,兼并考虑效果的美感度。

从单页的角度看,所有的背景都要考虑现场演示的「场景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纯色背景和经典搭配的渐变背景。

1. 纯色:简约大气

纯色的技法不难,但颜色选取非常重要,其中的难点主要是对于客户想表达的这一个内容的颜色匹配和颜色选取上。

其中分为:纯黑背景和其他颜色的纯色背景。纯黑背景带给人极其稳重的感觉,而其他颜色的纯色背景则相反,带给人干净洁净的感觉。

△ 不同气质的多种纯色背景

无论哪种纯色背景,其中有两个隐形的要求:

  • 现场投影的 LED 屏幕的显像质量要高;

  • 演示场景下的灯光也要有一定的配合度。

成像质量高的屏幕能让观众拍照时不会受到太多由于亮色纯色带来的成像问题,而越接近纯白色的色调就越需要现场灯光的配合,如果配合得不好,可能演讲人会成为背景上的「剪影」。

2. 渐变:经典搭配

渐变是发布会中一直都比较流行的背景色,Keynote 的自带模板 Gradient 就是这样的典范。

从上到下的黑色渐变到「深紫」「深蓝」「深灰」的搭配,在发布会中被使用频繁,由于底部颜色较浅,能更好衬托内容和演讲人,是发布会的经典搭配。

△ Keynote 的 Gradient 背景

设计感

除了之前提到的各种考虑外,设计的美观程度非常重要,有的页面在「纯色」「渐变」「肌理」等都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设计感」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思考出发点。

1. 渐变:多变流行

随着审美不断地提高,有很多国内大厂的发布会渐变是没有太多规律的,这种流线型的美感容易让别人对科技感和定制化感受深刻,这种渐变的制作难度会更高。
这种出彩的颜色在新兴行业使用较多,偏传统类型的公司就不太适合。

△ 背景非线性渐变背景的发布会应用

此外,接近纯色的背景上通过光影制造亮点也是高级手段,能让画面呈现丰富细节,显得耐看很多。

△ 通过光影制造背景亮点

2. 肌理:细腻耐看

单纯以肌理作为背景的设计并不算特别多,它的好处主要是在于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有质感一点,比纯色要显得更加有设计感。

通常肌理也会和光影相结合,来体现这一个页面的高档和奢华感。通过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了突出产品和高档气质的发布会页面会使用这一种设计。

△ 通过肌理突出页面气质氛围

平衡感

由于每一页的幻灯片内容容量的差异,会造成在每页的版式差异,不同版式所需的「平衡感」所需背景是不同的:

  • 上下结构、直接居中的页面:可以使用对称/对角线添加元素来避免单调感和增加平衡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 左右结构的页面:可以在内容容量较小的一侧辅助类元素,协助页面实现版面平衡,同时避免页面单调。

△ 背景中添加辅助元素结合版式平衡页面

氛围感

这 5 个性质的背景,都具备一个隐性的作用,就是对内容进行含义赋予,也就是增加「氛围感」。

如果一个幻灯片从头到尾都是纯色的背景,甚至也都是单一的背景,这一个背景能赋予这个页面的含义就是单一的,可能就是让人感觉到某一种感受,仅此而已。

△ 单一的背景

如果定制化比较强,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对页面背景进行含义赋予,如:

  • 承载不同的内容信息

  • 对内容进行诠释

  • 增加更多的视觉上的感受

  • 增加页面的氛围
    ……

1. 图形:属性点缀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用点线作为页面背景元素,使用「点阵」或者「多线段混合工具」效果填充页面,让整体的页面图版率提高。

△ 「点阵」和「多线段混合工具」效果

也会有一些情况会用圆形、点线、多边形来做页面的点缀,不同属性的形状会有不同的气质:

  • 圆形:圆润感

  • 点线:多变感

  • 多边形:动感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我们会考虑想要体现的感觉来选取形状。

△ 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的图形背景

2. 全图:氛围浓烈

前段时间很多大厂不约而同使用了全图型背景,让这种设计手法广为流传。

具象的图片让观众直接身临其境,时间的朋友的「大豆君」、「深圳」都是这样的用法;而在一些企业愿景页上,直接放上公司的图片也能体现出非常直接的关联性。

△ 具象式配图

全图型的图片不一定和具体的内容完全一一对应,存在象征的可能,无论是:星空、山川,还是用黑板的粉笔字比喻算法等,都会在实际使用时起到象征的意义。

△ 象征式配图

如果既不是产品对应的具象图片,也不是起到象征意义的配图,就不要为了美观而放和主题无关的图片,否则容易让观众困惑。

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直接找到的真实图片不足以支撑整个发布会背景,如:

  • 尺寸不够大

  • 直接应用对比整体显得突兀

  • 尺寸长宽比对比屏幕不足

  • 蕴含含义不足以完美呈现文案内容

  • 没有直接可呈现页面内容的图片
    ……

这时我们就需要对图片「融合背景」处理,既和整体背景统一,也加入了页面的必要内容。

△ 象征式配图

如果页面内容需要实际真实可观的场景来辅助呈现,就需要通过合成来「制造场景」,让观众能直观看到文案含义,就能加速对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合成现实中不存在的图片作为背景,增加氛围的感受力度。

△ 象征式配图

跳跃率

背景的「跳跃率」是我从「文字」和「图片」的含义中引申使用的。

△ 文字跳跃率

△ 图片跳跃率

△ 图片跳跃率

文字跳跃率和图片跳跃率描述的是素材之间的大小、景深的差异,而借用「跳跃率」的名词来用在背景上解释,就是整个幻灯片背景的素材各方面的差异程度。

△ 整体调性和每页的调性

即使每一页单独看起来是比较和谐的,但受限于每页内容的图片质量、色调等的不同,不可避免地有可能整体看起来会显得比较混乱,这时就要做一定的调整,确保整体统一性,才能让作品形成整体。

其中要把握的是:既不能完全一样,也不能完全不同,这之间的取舍体现出的就是设计师在制作时的把握度了,也是功力的体现。


返回
0.05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