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这么多人,就应该好好打扮一下了。”菊地敦己这么说着,走到了讲台前面。
他的平面作品被选入上海“移动的头脑博物馆”,进行展览。10月19日,他来到上海,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讲座。
△木菊地敦己在展览讲座上
敦地敦己和服部一成被认为是日本平面设计界同一世代的两位代表设计师。性格迥异的两人也曾一起参加过不少活动。
相比于日本很多设计师秉承的“解决问题”的职业理念,菊地敦己更擅长“发现问题“。他是一个很随性的人,不愿意被任何概念来定义自己,他也是个会给人惊喜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他会给你一个怎样的答案。
一个跟世界反道而行的人
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念了一年书,菊地敦己就选择了休学。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他没有正式上过一天班,没有进入过职场,一直与体系或架构保持着一定距离。
“做我想做的事比追求无聊的晋升更重要。”菊地敦己这样说。
他喜欢老派的东西,50、60年代的音乐,俄罗斯文学,高尔基和夏目漱石。当其他设计师争相和电通这种大广告公司合作的时候,他埋头一个人做着自己的事。
因为与世界反道而行,于是不用害怕被世界抛下。在菊地敦己身上有种难得的轻松,好像什么问题都可以变成吐槽,一笑而过。
△木菊地敦己海报作品
虽说没有正式上过一天班,但菊地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自己透露一天至少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当然,在他看来这不是工作,而是“创作”。
大学的时候,他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做一些展览和设计工作。一度对电脑创作产生过兴趣,也做过设计艺术、时尚相关的工作,还跨界做了选书品牌「BOOK PEAK」,出版艺术相关书籍。
向世界抛出问题
菊地敦己不算一个“科班出身”的平面设计师,很多设计方法都是他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摩其他人的作品学习到的。
因为没有接受到系统的设计训练,他反而更擅长“发现问题”。
而他也认为,平面设计师的职能应该是“发现新问题”,并将这个问题抛出去,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木菊地敦己海报作品
他和女装品牌Sally Scott保持了长达十几年的合作。Sally Scott是创始人架空想象出来的女性,也是整个品牌故事的主人公。
菊地在整个品牌的平面海报设计中,并不直接传达产品信息,而是做一些含义暧昧的思考。而这种声东击西的方法,令人一下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同时也与品牌传递的价值相契合。
2013年,他举办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个展「 Creation Is Free. Production Needs Fee .」,反思创意与消费行为的矛盾。
△「 Creation Is Free. Production Needs Fee .」展览海报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创作一个新东西的时候,基本没有人会想要为它付钱,因为不知道它能做什么。而当这件产品开始大量生产的时候,大家开始觉得付费是正常的。
在这个展览中,他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对比:一区是提供可免费复制下载的数位档案,而另一区是由同一个数位档案所做成价值20 万日币的版画。同一件作品,一个是免费的档案提供,另一个是20万的版画,到底哪个才是有价值的呢?
△「 Creation Is Free. Production Needs Fee .」展览现场
透过这样的展示,去反思和探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价值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而在这个网络发达,资讯和创意随时可以被传播和复制的时代里,创意究竟是什么?
△菊地敦己(右)和青木淳(左),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人聊起设计,青木没有跟他聊建筑,反而一直在讲地方的风土和人文故事。菊地突然觉得,和这个人合作会是一件有趣的事。
原本想成为小说家或导演的建筑家青木,和一直想玩音乐的平面设计师菊地,两人在这次青森县立美术馆的项目中,感性层面的东西超过了理性结构。
而这次的合作,也被认为是经典案例之一,受到了业界的认可。
△青森县立美术馆,菊地敦己的VI设计
青森县在日本东北部,一到冬天整片大地都被白雪覆盖,人烟稀少。
青木淳将美术馆的馆体分为地上两层和地下两层,整个建筑远远看上去像是一个凹凸的白色建筑体坐落在坑洞中,仿佛古迹发掘的现场,也像一个误入地球的UFO。
而负责VI设计的菊地敦己,将美术馆的logo以树木和字母A为素材进行设计,并玩心大发地在屋顶也弄了一个标志,俯瞰像是在跟外星人进行神秘的对话。
△俯瞰青森县立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区别于一般logo独立呈现的方式,青森县立美术馆的logo大量排列在一起,用30公分宽的霓虹灯管制成「木+a」的标志,远远看上去像是一片森林,与“青森”的名字含义吻合。
△俯瞰青森县立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视觉标准字、标志到方向指示、设施指示,菊地都重新再设计了只属于青森美术馆的字体。
△青森县立美术馆指示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森县立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做出来的设计都很漂亮和有趣,但当被问到对于包装设计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时候,菊地的回答却是“诚实”。
△菊地敦己的海报设计,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全世界的咖啡都越来越像星巴克,全世界的手机都越来越像苹果,全世界的审美越来越北欧INS风的时候,在信息越来越发达,创意一次次被复制的今天,菊地保持了独立思考,不去取悦世界。
“比起做正确的事情,去探索新的现在还没有的东西会比较好。要问50年后还有价值吗?而不是依靠现在的价值去做。”
在采访的最后,他这样对我们说。
△木菊地敦己在展览上
Q & A
Q:在武藏野美术大学习两年后,为什么会选择退学?当时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和想法吗?
A:我去大学一年后就休学了。休学后做了展览,成立了工作室,也开始了一些其他的活动。
接下里的一年也是,因为一些其他的活动非常忙,另外就是感觉在大学也几乎没学到什么东西。(笑)
Q:菊地先生举办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展览「 Creation Is Free. Production Needs Fee 」,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去做这样一个展览,里面有哪些你个人的思考或特别想要表达的东西吗?
A:一个是因为Creation galleryーG8在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平面设计画廊。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在美术馆发表一些艺术的东西,在Creation galleryーG8画廊做展览还是第一次。
在平面设计艺术画廊的话,肯定想做跟平面设计相关的主题。我之前一直在思考我们在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并不仅仅是创作作品,也不仅仅是商业的东西。所以想做一个可以包含所有平面设计存在方式的展览。
Q:对平面设计师来说,审美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请问菊地先生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能力的呢?
A:审美是什么?好像是一件说不清的东西,比如今天的活动穿什么鞋子比较好?是马上凭直觉就可以做出选择的东西吧。
所以,我觉得这是经验性的东西。去尝试过很多东西,进行过比较,就会知道。反而一下子就说我只喜欢这个,是因为还没看过其他的选择。
比如我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创意涌上心头,但最后选择哪一个呢?是经过很多次的实践后知道的。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经验,多多进行训练和练习。
Q: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设计风格,会是什么?
A:无法概括。或者说不想被概括,每天都想做不同的事,不想被定义为是一个怎样的人。
Q:除了平面设计,之后还想尝试什么其他设计领域吗?
A:真正想做的是音乐,但是好像没有这方面才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