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  

BIG在深圳开分公司意味着什么?

BIG前天宣布在深圳开始招人,招聘8年以上的资深建筑师,要求懂技术懂客户多面手


这是BIG继哥本哈根,纽约之后在全球的第三个office,也是BIG在欧洲,北美之后将中国视为其最重要的潜在市场的信号。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欧洲及北美的业务量萎缩不前,中国喜欢BIG的金主爸爸众多,付钱爽快,为了支撑起庞大的团队运营成本,开拓中国市场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听说BIG在深圳PR公司已经都雇好了,今年B哥网上直播也不少,宣传攻势已经做出去了,意味着无论2021年新冠是否结束,BIG都将投入大量资源去将深圳办公室建立起来,并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运营


01

“为啥BIG会选在深圳设立office?


1. 深圳现在一年有近170个国际招投标项目,大大小小,BIG最擅长的就是投标,在深圳有办公室,投标更方便

2. 前海湾区堪称小曼哈顿,以全球公认的美国纽约市为样版,建设一个以美国曼哈顿式的城市CBD,而BIG在纽约曼哈顿地区的THE BIG U纽约滨河街区总体规划和曼哈顿VIA 57 West住宅楼等设计有目共睹,让其在给前海湾区设计上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话语权

3. BIG在深圳有建成的项目:深圳新能源大厦总部,这让广东地区的甲方更加适合BIG去开拓项目,而在深圳设立一个办公室能让BIG和中国甲方的关系更加紧密,起码有事儿找得到人

THE BIG U 美国

纽约VIΛ 57高层公寓  美国


深圳新能源大厦总部 中国 


02

“这将是一次降维打击吗?

我觉得对大部分中国建筑事务所来说,没啥影响。毕竟大部分中国事务所和big竞赛都碰不到。受影响的一是国内的大型明星事务所,比如MAD,二是国内的现存外资事务所尤其是在深圳布局较多的,比如Aedas,Aecom,ARUP,Arep,HPP,10 design,Lead 8这些,在国内设有办公室并且设计方向和BIG多有重叠的OMA,MVRDV,UNStudio,NBBJ也会受到影响。三是深圳的大型国有设计院,和国际事务所配合比较多的,比如深总院,欧博,奥意,里面的能人志士,BIG粉会闻风而动。


B哥名言:之前的人用纸笔做设计,后来用电脑做设计,他是用人做设计。中了竞赛,缺什么人雇什么人,中了超高层,就去KPF、Gensler、SOM挖人,中了结构复杂的屋顶滑雪场,就找厉害的结构、BIM设计师来做。这些专业型人才可以带来专业工作方式和先进的专项经验,跟事务所原有模式结合,进化出新的工作模式,而且原有公司建筑师的专项技能也能得到提高。


所以BIG要招人,上述这些公司的深圳、香港办公室员工肯定是首选。


长期来看,对深圳建筑设计圈来说,BIG的到来还是个好事情,毕竟在之后3-5年会有一批经过BIG深圳培训的建筑师流向市场,间接提高一波深圳的建筑设计水平


BIG的到来是一个风向标,就像一个商场特斯拉进来后,就会不停有其他高端品牌入驻,BIG来深圳是对深圳乃至广东地区整个建筑设计市场的一个肯定。我相信继BIG之后,欧洲和美国其他没有好好进入国内发展的世界顶级事务所,比如Heatherwick,会加大对在华办公室的投入。


03

“对于BIG在深圳发展的展望

有两点我想提一提:


1. BIG除了做公建,还做住宅,B哥成名靠的是住宅。


2. BIG是极具实用主义的一家事务所。


这意味着BIG可能会接住宅项目,类似万科让藤本壮介做的广州万科未来森林,他们不太会有大事务所的架子,而是知行合一,Yes is more,就地取材,以完成项目搞定事情为导向。开局1-2年,因为中国落地项目不太多,他们很可能会用纽约和哥本哈根的方案设计团队,招聘懂得国内规范,有施工管理CA经验的中后期建筑师,去完成国内的项目。到3-5年之后,国内建成项目逐渐增多,客户需求稳定上升,他们会派驻1-2名合伙人常驻深圳,设立深圳本地的方案团队,降低设计成本,再组建PR和商务团队,将深圳办公室真正做大做强。


这次BIG来华深耕,对他们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成了BIG接下去5-10年的发展资金不愁,败了的话估计纽约和哥本哈根都得裁员收缩规模苟一阵子了。

这次开分店BIG面临几个难点,这在深圳开office和当年B哥几个在纽约开office的情况截然不同:

第一语言不通,中国设计市场游戏规则和北美完全不同,甲方、政府官员文化背景和欧美完全不同,是否都好B哥这口,是否都能够比较好得沟通项目是个问题;

第二是否有合适的人愿意relocate到深圳主持大局,起码目前疫情B哥肯定是过不来了,过来也不一定顶事儿。来主持大局的人能否理解中国文化,同时保持BIGsters的基因,按照目前情况除非associate以上级别里有中国籍的人能到深圳工作,不然BIG只能在中国本土进行招募,如果没办法找到信得过的有中国人脉资源的背景深厚的多面手,单靠1-2个8-10年的高级建筑师在深圳负责联络业务,盯盯设计院协调图纸,一开始1-2年肯定没啥大动静,也就是一个协调办公室的规模,10-20人,和北京Zaha办公室,StevenHoll办公室相仿。

第三是否有能够在深圳找到足够多的有技术力量支持BIG的设计落地的人才。BIG的方案设计人才是肯定不缺的,纽约和哥本哈根方案大牛一堆堆,所有外资事务所的共性都是方案非常牛,但是缺能够将国内设计院、甲方的修改意图让国外office的方案建筑师们理解的本土建筑师,这里并不是指语言能力,相信BIG国外office里中国方案建筑师并不少,但缺乏在国内有顶级项目落地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施工图设计管理经验的人才。所以像CRTKL,Aecom,Aedas,HPP到最后都走了本土化的这条道路,为的就是能够更加稳定得输出设计并且保证落地质量,相信如果BIG要在中国长期发展下去,也必定会走这条路。自2006年BIG成立至今14年,其设计水平有目共睹,可以说是由网红建筑师的顶尖存在(设计牛)进化成世界级顶尖事务所的经典范例(设计牛又技术牛能造出来)。BIG在纽约中标了超高层之后,他们可以在纽约找到大量成熟的有足够技术力量的建筑师去支持他们的纽约项目落地。而在深圳,有这样技术力量的人才一般都被甲方给挖去做项目总了,或者本身已经是大院、大事务所的主任工,技术总监,副总建筑师总建筑师了。BIG能够捞出来多少人为己所用,这还是得拭目以待了。

说了这么多,我也非常期待BIG在深圳能够落地生根,用BIG漫画的手法结合中国技术,在中国造出更多令人震撼的建筑作品。(人字形酒店我本人很期待可以重现)



点击图片,阅读城市设计近期热门文章▼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城市设计特约编辑招募计划,后台回复“特约编辑”。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