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艺术廊 成立于1998年  

未来城市的多种可持续空间构建

人与自然

都是相依为生的关系

我们需要维持这种平衡

不可让天平倾斜




城市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文明与经济进步的产物,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资源、环境和空间也随着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环境日益变差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严肃对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要在交通、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水循环系统、绿色生态等方面进行改造和保护,使城市空间可以健康发展,在根本层面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01

慢行交通系统

  丹麦——哥本哈根——北港地区  

丹麦计划在未来的30至50年内将哥本哈根北港这片老港口区转变成一个至少拥有4万居民的人气城区。“可持续性”被全方面地整合到北港地区的开发过程中,而北港也将为丹麦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开发工作定下新的标准。


北港项目中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这里提到的可持续性不仅仅是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或是一两个可持续建筑,而将成为在这里生活的成千上万的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哥本哈根市最显著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是慢行交通出行系统的构建。


▼ 慢行交通系统内随处可见的自行车

哥本哈根市为可持续交通的采取的方法是鼓励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政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代替汽车出行方法,并保证走路或骑车5分钟之内就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哥本哈根也被评为了“全世界最适合骑行的城市”。

▼ 丹麦自行车道要素的城市景观


▼ 自行车出行成为哥本哈根居民生活方式




02

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美国——波特兰  

波特兰是美国名正言顺的自行车之都,它拥有315英里环绕城市的自行车道,并且波特兰骑自行车的人占了全美最高的比例(7%)。波特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世界级的MAX轻轨交通系统,用97个车站,60英里长的轨道链接了整个中心商业区、居民区以及机场,自行车也能乘坐轻轨。


▼ 波特兰MAX轻轨


除了公交车、特定线路大巴与独具特色的MAX轻轨,波特兰还拥有Street Car电车。在2001年,波特兰有了全国第一辆现代电能轨道交通——时尚而现代的波特兰路面电车。


▼ 波特兰路面电车


波特兰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与第一个例子丹麦哥本哈根相比,交通形式更多样、系统更完善,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03

建设指标一体化规划

  巴西——库里蒂巴  


库里蒂巴在世界上以其规划,特别是快速公交系统及其公交导向的发展而著名,堪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典型范例,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库里蒂巴没有地铁系统,主要依靠导向型、隔离式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城市主要的发展地区基本上是沿着公共交通走廊进行布局,与其他车辆分离的公共汽车专用道使公共汽车的速度得以提高,其他常规的公共汽车将周边其他地区与快速公共交通走廊衔接起来,形成全市范围的一个整体的公交网络。


▼ 一体化规划使得城市沿公交线路建设


▼ 隔离式公共交通




04

智慧城市的可持续性

  英国——苏格兰——爱丁堡  

新的经济产出、绿色资质和社会流动性排名报告中,爱丁堡被誉为世界上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

爱丁堡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战略”,立足于用信息技术提高服务市民的效率,城市发展正进入智慧化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其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爱丁堡建设智慧城市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智慧经济、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生活、智慧政府。通过网络覆盖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经济、交通、生态、生活的统一与联动。


▼ 爱丁堡街道一隅


▼ 智慧交通联动




05

地下空间利用与开发

  日本——东京  


东京借助于“明治维新”的东风,人口和城市面积都快速增长。大约20年后,东京开始建设铁路与地铁,并进入土地资源立体化建设与利用的时代。而包含着地下交通系统、地下购物中心和地下基础设施等的地下综合体概念,被公认为由日本首先提出。


▼ 位于东京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统“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

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已经成为发展土地不足、人口过度膨胀的城市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日本东京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将原本占用土地资源的功能放置于地下,一方面缓解了土地问题,另一方面改善了城市地面以上的景观形象,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地下变电站示意图




06

建筑创新改造

  西班牙——马德里  


在城市病盘距的大都市,如何应用智慧,把一个矛盾重重的系统“调理”得协调有序、生机勃勃?马德里对此已经有所思,有所得。


马德里政府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高品质福利住房项目,广泛采用可再生能源、新型的有利环境保护的材料、先进的生态技术,著名设计师的参与使得最优秀的创意能够和最平民化的廉租屋结合,使马德里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建筑创新试验区。低成本、低碳环保、高质量和设计优秀的建筑提升了马德里保障性住宅的层次,同时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于城市社会的可持续性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 马德里南部保障性住宅楼

▼ 设计感十足的高品质福利住房



07

生态能源循环系统

  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区  


瑞典倡导“系统性与协调性并举、生态环保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城市建设”,皇家海港区位于斯德哥尔摩市区东北,由重工业区和工业港口区改造而成,而非从零开始的大规模建设。


皇家海港区借鉴瑞典哈默比湖生态城的经验,充分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协同增长,将建筑用材和使用寿命、地面土地和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城市废弃物或垃圾循环利用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排水系统、供暖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植被绿化等等融为一体,规划出一个庞大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系统”。


为了达到“世界级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的发展目标,皇家海港城制定了三个具体的能源指标:在2020年以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于1.5吨每人(瑞典平均4.5吨每人的指标);新建设的住宅建筑最大能源使用效率不高于55千瓦时每平方米;在2030以前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斯德哥尔摩计划2050年达到这一目标)。


▼ 皇家海港区新城规划的住宅区与商业区


▼ 皇家海港城的节能建筑



08
垂直绿化系统
  新加坡  


在倡导建设“花园城市”的新加坡,街上随处可见这个时代最受追捧的低耗能“绿色建筑”。新加坡国家发展部表示,本地接近40%的建筑总楼面已经绿化,当局希望在2030年达到80%建筑物绿化的目标。在新加坡,外面挂满植物有大量垂直绿化的,基本上都是绿色建筑。


▼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新加坡之所以会对绿色建筑近乎“痴迷”,尤其是垂直绿化,主要是因为在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更是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的城市,没足够的土地种树,那就只能“见缝插树”。而且,绿色建筑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是能让城市达到减少长期碳排放目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 新加坡绿洲酒店

▼ 新加坡Tree House




09

照明系统的碳减排

  澳大利亚——悉尼  


悉尼作为澳大利亚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出台了《可持续发展的悉尼2030战略计划》,在2013年实现了20%的建筑碳减排,这其中主要得益于LED照明计划及可再生能源计划。

▼ 换上LED照明的地标性建筑“悉尼歌剧院”

悉尼海港大桥配备了10万组可独立控制的LED灯,公众可通过触摸控频来控制灯光投射,LED照明设施为悉尼夜景节省了很多建筑能源,低能耗建筑是悉尼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方面的体现。


▼ 悉尼海港大桥LED灯夜景




10

城市绿环体系

  德国——慕尼黑  


幕尼黑城市外围有一圈面积达335平方公里的绿环,由农田、林业、自然保护区、景观节点等构成。幕尼黑绿环除起到了“完形”城市边缘、控制城市蔓延、塑造景观和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等传统作用之外,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发展体验型“创意农业”为抓手,将周边乡村聚居点的发展与有机农业开发潜力和生态保育结合,鼓励城乡统筹。


绿环中开发了多种特别的项目运营方式。例如农艺园项目,农民或者农业土地拥有者将自家菜地分成60平方米的地块出租给对农艺感兴趣的城市居民。


▼ 慕尼黑郊区农业


▼ 慕尼黑绿环实景



11

水环境治理

  瑞士——日内瓦  


中欧国家瑞士有花园之国的美誉,其第二大城市日内瓦是全欧洲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饮用水蓄水池日内瓦湖在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达到所谓死湖的程度。


日内瓦政府通过立法最大程度上呵护赖以生存的湖泊生态环境,在1980看成立了保护日内瓦协会,为了唤醒民众在治理湖水中应发挥的重要角色作用。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和跨国公司的入驻。居民从水质的改善中获益良多,直接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而这水体则成为了城市的活力之源、发展之本,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互补相融。


▼ 日内瓦湖区


▼ 日内瓦湖的帆船旅游业



12

新能源“太阳城”

  荷兰——海尔许霍瓦德  


海尔许霍瓦德市是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北部约30公里处的一座郊外卫星城市,人口约5.2万。城市开发以同心圆形式从市中心向外扩散,其中,“太阳城”社区位于海尔许霍瓦德最南端,是在地势低洼的农业地上建设起来的可持续新区。“太阳城”的诞生缘于实施欧盟二氧化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全区占地0.51平方公里,于2003年动工,建设目标是成为二氧化碳零排放社区。


▼ 太阳能全覆盖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社区


▼ 太阳能住宅




13

灰色网络和雨水计划

  比利时——布鲁塞尔  


由于排水系统的逐渐老化,布鲁塞尔不断遭受定期的洪水侵袭。为了减少雨洪的风险,布鲁塞尔决定重新设计雨水分流系统,而雨水计划目的正是与城市无孔硬质地面的扩张作斗争。雨水计划主要实现以下四个目标:一是减少无孔硬质表面带来的影响,并制止其扩散效应;二是重新设计灰色网络——地区的排水管网,尤其是排水沟和雨水盆;三是重新开发蓝色网络,以最佳的方式引流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四是最大限度减少洪涝风险。


这种“灰色网络与雨水计划”类似于近年来大火的“海绵城市”建设。


▼ 园艺形式改造传统铺地


▼ 绿化减少地表径流



14

传统产业技术转型

  德国——鲁尔  


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逐步衰退,工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大量人口外流、社会负债增加等问题,使得鲁尔区的发展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对此,德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转变城市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对老工业区进行改造,推动鲁尔区里的众多城市“成功转型”。


鲁尔区大力发展科研,支撑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强有力的科研基础支持。鲁尔区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外,每个大学都设有“技术转化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的体系。科学技术的支持,使得鲁尔区能够在传统重工业污染环境的背景下,转型成为科技导向的清洁城市。


▼ 鲁尔区传统重工业


▼ 现代鲁尔“技术转化中心”

在过去,我们一味的向自然索取,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毫无节制,让地球变得千疮百孔,不复以前的风采,趁还有挽回的余地,就让我们慢下脚步,去修复自然环境,让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寻求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模式。



除特别注明外,
资料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oca Gallery编辑。

欢迎设计师和建筑师
线下体验 Roca Gallery
感受创意空间的美妙
相关推荐
返回